12月3日,由北京市语言学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北京市语言学会2016年学术前沿论坛暨第12届学术年会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报告厅顺利举办。本届前沿论坛及年会的主题为“语言研究与语言传播”,旨在促进语言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促进语文现代化,科学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工作。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北京市语言学会前会长赵金铭教授及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全国12省市、38所高校的教授代表、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共1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学会前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出席论坛并讲话,北京市语言学会代理会长张旺熹教授致开幕词,开幕式由北京市语言学会代理秘书长邢红兵教授主持。

学会前会长崔希亮校长致辞

学会代理会长张旺熹教授致开幕词
北京语言大学崔健教授、日本明海大学史有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志平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王佶旻教授、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清华大学张美兰教授分别作了大会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紧扣会议主题,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参会人员与报告人进行互动交流,气氛十分融洽。大会报告由常务理事王灿龙研究员和郭龙生研究员主持。下午,参加本届年会的95篇论文的作者按主题分为9个分会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六位专家作大会报告
为鼓励年轻学者的创新力,北京市语言学会设立了“北京市语言学会优秀新作奖”,该奖项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本届年会会务组共收到提交评奖的论文全文共50篇,会务组按照不同的研究领域,邀请知名专家,对所有参评论文进行了两轮匿名评审,最终确定6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两篇,分别为:北京大学刘彬的《“怀疑”的词汇歧义和意义识解策略》,北京大学吴芸莉的《两种“的”字结构》;二等奖四篇,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石高峰、首都师范大学杨彩影的《基于语料库的同义形容词搭配知识习得与教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唐冠宇的《当代汉语中“来袭”的语义演变及其句法-语用后果》,北京大学叶述冕的《从否定词“没”和“没有”的发展看存在否定的演变》,北京语言大学郑家平的《网络互动平台中的语气词研究》。
闭幕式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邢红兵教授对本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及提交论文的总体特点、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闭幕式由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周洪波教授主持。
北京市语言学会学术前沿论坛已成功举办15届,学术年会已成功举办12届,为北京市语言学者和语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学术前沿问题的高端平台,推动了语言学的跨学科发展,促进了语言学的理论及应用的发展。北京市语言学会将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为推动语言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而不懈努力!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