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中华英才:李宇明:桃李无言花自红

发布日期:2012-08-23  作者:本刊记者 王玉君 姜丹 点击量: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1994年成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妇联和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家长”称号。199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遴选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8年确定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0年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记三等功。2012年获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2012年4月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

  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一带,云集了诸多名牌大学,其中包括清华、北航、北医、林大、矿大、地质等著名高校。而北京语言大学(简称北语)就是其中一所名闻天下的大学,并以其得天独厚的语言学习环境,鲜明的国际化教学特色成为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外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翘楚。

  五洲桃李,叶已成荫。如今,北语已不再是当年专门培养来华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培训学校,而是发展成为拥有多个语种,文理、金融、商贸、信息及艺术类专业较为配套齐全的多科性大学。自上世纪60年代初建校以来,北语在栉风沐雨、薪火传承中已经走过50年辉煌历程,今年9月她将迎来50周年校庆日。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时期,作为学校新任党委书记的李宇明,我们想知道他的治校办学理念是什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有何看法,在加强大学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如何做。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华英才》记者一行走进北语校园,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李宇明是今年4月从教育部司长岗位上被调派到北语出任校党委书记的。作为北语领导班子中的班长,他还是一位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在学术研究上卓有成就,有论著10余部,论文360余篇。此外,李宇明当年在华中师大当教师时就年轻有为、出类拔萃,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在38岁时破格晋升为正教授,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校园里树木青翠,花草芬芳。尽管采访正赶上学校放暑假期间,但在校园里仍不时可以看到许多不同肤色的外国留学生与我们擦肩而过。这让我们感到这里浓厚的国际环境。

  在李宇明的办公室,记者对他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采访中,李宇明谈笑风生,没有空话套话,言语中流露出朴实真诚、直言不讳、平易近人的性格,阐述了他倡导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

 

   书记管心 校长管事

 

  记者:请问李书记,您从教育部司长的领导岗位被调任为北语党委书记,到现在已有3个多月了,对组织上的这项任命,您当初是如何看的?

  李宇明:我是4月16日到任的,我觉得到大学来工作是个缘分。一是学术缘分,我是学语言学出身,中国大学里以语言学为优势的就是北京语言大学。能够来到语言学人才最多、并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大学工作,我有一种回归本原的感觉。二是大学缘份。我来自高校,喜欢学生,把读书、教书、写书作为人生的最大乐趣,高校这片净土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把我派回高校工作,我有一种鸟归山林、叶落归根的感觉。

  另外,我想组织上让一个懂语言学的人来做北语的党委书记也是有良苦用心的,就是希望我把我过去的学术资源、行政资源带来北语,为北语未来的发展多出一份力量。

  记者:比较您在教育部当司长的工作和在北语做党委书记,您感觉这两个不同工作有很大的差异吗?

  李宇明:差异非常大。在教育部工作主要是管宏观、定政策,做调查研究往往是为解决全国性问题。在大学工作,具体事情多,操作性强,大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小到一个教职工家庭遇到的困难。做了一件事情,可以看到给谁带来好处,对哪个方面带来帮助,谁在受惠,能看到学校实实在在的进展,做的工作马上就得到反馈。

  记者:作为校党委书记,请问您与校长在工作上如何分工?

  李宇明:作党委书记最重要的就是支持校长工作,支持行政工作,不要以党代政。大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果党委跟行政争抢做事,就会出问题。我跟崔希亮校长说,校长管事,书记管心,我负责做思想舆论工作。书记、党委就是要帮校长、帮行政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最怕领导们天天纸上见,最好天天人相见,见面沟通多了,很多事情就想到一块儿去了。高校只要党政团结好,学校一定能搞好。我在北语最近召开的双代会上,大讲《谁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北语广大教职员工,不是我,也不是校长。我在就职时讲了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一线为中心。在北语,校长已经不做学术委员会主任,把学术权放给教授们。重大事情都要经过职代会、教代会讨论。今后,我们还要制定北语的大学章程,做到依章办事。

 

   北语校友遍天下

 

  记者:通过您这几个月对北语的了解,您认为北语有什么特色?

  李宇明:我到北语工作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做调查研究,召开了大约四五十场座谈会,听取了几百人就有关学校发展建设方面的意见,也了解了大量情况。

  我觉得北语主要两方面特色:第一是国际意识,国际眼光。北语学生由中外学生组成,中外学生同处一个校园,能够相互交往,增进了解。我跟外国语大学的朋友开玩笑说,你们培养的是中国驻外大使,我们培养的是外国驻中国大使,因为培养外国人学中文是我们的强项。当年为了国际交往需要,周恩来总理提议办一所教外国人学汉语的学校,当时学生主要来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学汉语,还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经验。我们培养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万名了解中国、熟悉中国、甚至热爱中国的中国人民的朋友。曾在北语学习过的外国留学生有些又回到中国,当了驻华大使、参赞或一秘,有的外国留学生回去后还在本国当了总理,或是成为大学教授、校长,还有的北语校友当了地区组织、国际组织的重要领导人,如联合国副秘书长等。可以说,在中国走向世界方面,北语校友帮了很多忙。比如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父子两代都是驻中国大使,他们一家人在深化中国与罗马尼亚关系上起了很大作用。中资公司在国外也得到北语校友等很多帮助。北语在国外办了16所孔子学院,其中有许多都是北语校友参与其中帮了忙。

  此外,过去中国人公派出国留学都要在北语进行外语培训,所以我们在国内还有一大批工作在党政军学商各界的校友。

  记者:请问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您今后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李宇明:改革开放以来,北语还开办了10来个语种的外语专业,传统的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等,特别是一些国家稀缺语种,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学校还成立国际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高翻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北语的外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眼光,不仅能以中国眼光看世界,更要以世界眼光看中国,这样的学生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看得更全面。

  北语学生外语普遍好,就业好。在北语,许多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可以达到外语专业8级水平。当然,我们在招生时也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外语成绩,到校后对学生注意培养。我希望北语的中国学生能够首先做到具有大情怀,就是爱国家,爱事业,其次要专业好、外语好、计算机好、母语好,这样我们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就会占有优势。

  我们正努力把北语学生更多地推入国际组织。我国为国际组织交了很多会费,但在这些国际组织里工作就业的人并不多。工作人员是国际生活的“操盘手”,国际话语权不只表现为表决权。向国际组织推荐人才,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外国留学生工作同样重要

 

  记者:作为一名在中国拥有最多外国留学生大学的党委书记,请问您是如何加强对外国留学生的思想工作的?

  李宇明:中国大学的思想工作,北大、清华最重要,它们是我国大学教育的旗舰,起着带头作用。此外就是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有56个民族的学生,大学的思想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北京语言大学每年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1万多人次的留学生,我们必须关注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做好留学生的思想工作。

  做留学生思想工作跟做中国学生工作不一样,需要用特殊的工作方法。今年五四青年节,校共青团组织活动,还表彰了10名外国留学生,这令他们非常激动。

  中央要求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政治家、教育家,但在北语做领导工作,还得成为外交家。要保证外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政府的立场,能够深明大义,不做不符合中国立场的事情,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这些工作靠的是我们一大批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我们希望留学生在北语学习后,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知华友华。

 

   办大学切不能急功近利

  记者:对于中国现在大学的办学方式,您怎么看?存在什么问题?

  李宇明:作为校党委书记,需要经常思考学校的长远发展。保证大学的发展方向,是校党委最重要的工作。如果说科技是国家的“明天”,那么教育就是国家的“后天”。大学是为国家的明天的明天培养人才,不能急功近利,而现在教育的弊端恰恰是急功近利,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比如对大学生就业率的评价,就太看重“一次性就业率”了。再如对大学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我把它叫做“科研GDP”,我们太重视科研GDP了,一定要求教师要在核心刊物发表多少文章,实际上科研是需要不断地积淀的,长期的“冷思考”才能有传世之作。

  北语对教师的科研评价正在试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的影响力,一是要看历史穿透力,能在书架上放多长时间,二是横向传播力,有多少人在读。实行“代表作”制度很不容易,现在“外行管内行”的科研管理办法不管用了,著作的水平需要同行评议。现在学校排名要看发表了多少论文,甚至要看在国际上发表了多少论文,用中文在中国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不算数。用SCI评价科研,其害无穷,这是把决定国家发展命运的科研主动权交给了外国的一个文摘手里!

  看一所大学的贡献,不能看挣到了多少科研项目,有多少办学经费,盖了多少栋大楼,根本上说要看为人类发展做了什么,解决了多少国家和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了多少思想家、科学家。重知识、轻思想,重应用、轻基础,重技术、轻科学,重工科、轻文理,迟早是要吃大亏的。当然现在更有害的是重表皮、轻内涵,很多人用“211工程、985工程”这样的标签性东西来评价大学的办学水平,用人单位不愿意要非211、非985学校的毕业生,荒谬之极!

  记者:请问,您认为在培养学生方面学校应该注重什么?

  李宇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很强,本科及硕士教育应该说也是世界一流,也许博士阶段的教育有待加强。中国教育20多年发展,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再有20年,我们的大学会造就更多人才。我们对未来有信心。中国的发展成就应感谢教育,教育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学教育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学生是否敬重学术,热心知识创造?在英国、美国的一些大学,学位典礼是很郑重的,校长甚至用拉丁语讲话。大学毕业毕业典礼是学术教育的重要仪式,而国内有的高校就不太讲究,甚至出现了庸俗化现象。北语毕业典礼也有学生穿拖鞋入场,我们正在制定规矩,不允许这样随随便便。今年毕业典礼,崔校长跟每一位毕业生合影留念。校长与毕业生合影是别人不能替代的,因为校长是大学象征,要给学生学术尊严感。

  再如,学生对公民社会的关心不够。学校应当为公民社会服务,学生也当时时关心公民社会的发展。一些商人赚了钱,还在议论怎样回报社会。大学生、研究生是“知识富有者”,也要考虑怎样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的问题。教育成功有很多评价标准,其中一个标准也许应该是:“世界上任何地方有工作岗位,中国人都能去争取。”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具有国际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的本领。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学术;不仅要学生懂得关心自我与家庭,而且希望他们关心公民社会,回报公民社会;不仅帮助学生在国内就业,更要鼓励学生能够到海外就业。

 

为学校优秀团学干部颁奖

会见日本客人长谷川

会见沙特国王特使

会见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校长

与周有光先生在一起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