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探究全球化时代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06-04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高翻学院 

612日,以“全球化时代的口译教育——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联合承办。

大会共有260多人参加,共提交论文摘要178篇,报名和提交论文摘要的代表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特邀主旨发言嘉宾国际高校翻译联盟原副主席、意大利特里斯特大学口译研究方向教授Maurizio Viezzi,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Claudia Angelelli,巴黎高等翻译学院口译系主任Sarah Bordes,巴黎高等翻译学校代表李枫,台湾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承淑,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手语翻译专家肖晓燕,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刘和平等,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徐建中等领导出席了大会。中外翻译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外语类高校翻译教学团队代表齐聚北语,深入探究全球化时代的口译教育模式。大会分主旨发言和分论坛讨论两个阶段,重点围绕口译理论和口译教学展开。主要分议题有: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口译能力研究、口译教学法研究、口译教学与社会实践研究、口译教材与语料库研究等。

61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北京语言大学主楼209举行。中国翻译界首次在大会上使用四种工作语言做现场同声传译,即汉语、英语、法语和手语。汉英法同声传译由我校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志愿者承担,手语由2位国语级手语译员担任,21名聋哑人代表也出席了此次大会。此举旨在唤起学界对手语翻译的重视,促进手语翻译在中国的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外研社副社长兼总编徐建中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李书记首先祝贺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感谢2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学校五十华诞之际来到北语。随后,李书记从国家语言能力高度反复强调语言工作的重要性,强调翻译工作是国家语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合格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黄友义局长在致辞中首次使用“手译界”三个字,这对手语翻译从残疾人行列步入翻译界奠定了基础。徐建中社长围绕校企合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李宇明书记讲话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讲话

高翻学院刘和平院长讲话

与会代表

 

除首次使用手语作为大会语言工具之一外,此次大会另一特色和创新点是增加了团队主旨发言。来自国内7所高等院校的口译教学团队以集体发言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口译教学特色和亮点,并针对不同的口译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演示与理论阐释。“上外模式”、“西外模式”、“北语模式”、“厦大模式”、“广外模式”、“北外模式”、“川大模式”逐一亮相,各具特色,相互补充,极具启发性和引导性。

大会的第三个突出特色是紧扣口译教学环节,分论坛主题突出,打破了人人念论文的传统,各分论坛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就一些困惑交流思想,收效很好。

62日中午大会举行闭幕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做总结发言,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致闭幕词,我校党委赵旻副书记致答谢词。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圆满结束。与会代表对北京语言大学的大会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等均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据悉,下一届口译大会将在厦门大学举行。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