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中国首席代表曾毅应邀来校授课

发布时间:2025-05-16  新闻来源: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北语新闻网5月16日电通讯员 黄拾全 王晓文 摄影 魏达)5月14日,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中国首席代表、摄影家曾毅教授应邀来我校作《用影像传播人类文明:曾毅镜头中的芸芸众生》的摄影讲座。本场讲座为《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前沿讲座》通识课系列讲座之一,吸引了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中外学生踊跃参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讲座伊始,曾毅教授推出自己前后十几年在沂蒙山革命老区山东莒县夏庄拍摄的400多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入党的老党员人物像。战争年代,这些沂蒙老区的父老乡亲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当硝烟散尽革命胜利之后,他们又推着当年支前的独轮车从战场返回了家乡。一幅幅照片显示,时光流逝,老党员们虽己老去,但他们的初心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却从未褪色,他们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举起我手中的相机,向他们致敬!直到为最后一位老党员送行。为后人留下他们的音容笑貌、留下他们伟岸的身躯、留下他们崇高的本色,留下他们坚守初心的革命精神,为历史留下对这些老党员们最后的记忆!"曾毅教授介绍十几年一直坚守拍摄和记录他们的信念。听讲中,许多同学感动得流下热泪,表示受到极大震撼和教育。

紧接着,曾毅教授带领同学们走入《故土乡愁》专题。通过对《条条致富路》等几十幅作品的解读,向同学们讲述自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始终将镜头对准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父老乡亲以及拍摄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最后,曾毅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丝绸之路》。通过几十幅表现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的照片,增进了同学们对有关国家的了解,提高了对国际民间交流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互动环节,曾毅教授围绕摄影的社会价值、美学修养、AI生成图像与摄影艺术的关系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他还鼓励同学们立足现实生活,用镜头记录时代发展、讲述中国故事,积极参与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举办的世界摄影大会以及世界大学生国际摄影比赛等活动,呼吁青年一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肩负起时代责任。      

同学们表示,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讲解生动,既有摄影艺术的专业视角,也富含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既提升了美学素养,也拓展了国际视野。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