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语新闻网11月20日电(通讯员 摄影 赵孜涵)近日,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邀请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讲师张月强,为我院2025级MTI英语笔译及翻译学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拒绝认知负债 挥写浓墨重彩——AI时代的工作变化及个人成长与发展之道”的精彩讲座。2025级英语笔译非全日制同学在线聆听了此次讲座。
张月强是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兼职教授。同时也是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关村人才协会数字化人才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劳动经济学会人力资源分会理事。主要著作及译作有《人力资源数字化升级:策略、路径与实践》《联结型管理者》《绩效认知升级:基本理论与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AI+人力共享升级:创新模式与企业实践》等。

本次讲座聚焦三个话题:语言服务行业动态观察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机遇、挑战与行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选择与行动计划。讲座伊始,张老师以“人工智能带来的认知负债”切入话题,从2017年《纽约客》封面谈到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梳理了从OpenAI技术突破到2024年诺贝尔奖获奖者使用AI的最新动态。他指出,人类技术进步并非线性发展,但跃升速度不断加快,DeepSeek的出现显著推动了AI的大众化,且AI正在重塑劳动市场结构。在行业实践方面,张老师以Kalshi利用AI制作广告获得上亿播放量为例,展示AI在营销和咨询行业的应用扩散。他同时提到高校对本科论文使用AI的规范,这也反映出社会对AI态度的不同。
张老师强调,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过度依赖AI会导致思想趋同,“工作垃圾”式内容正削弱生产力,并可能扩大普通员工与顶尖人才之间的差距。因此,需警惕AI带来的认知负债,把握“慢思考”这一时代核心竞争力。AI能够托底我们的工作质量,但创造力、同理心与战略性设计仍是人类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关于未来就业趋势,张老师引用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与预测指出,科技、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将持续增长,未来的工作将呈现“有责无界”的特征,职位边界愈加模糊。能够驾驭AI的“超级个体”将成为组织关键力量。他鼓励同学们面向复合型与创造性岗位,借助AI突破知识边界。
讲座最后,张老师指出,我们无需为AI发展感到焦虑,它既是必然的技术趋势,也是新的时代契机。由于职业素养的本质是多元化的思维结构,我们应深度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AI、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保持独立判断,在快速变化的十年中找到不变的能力根基。在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询问张老师在AI时代如何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张老师认为,创造力既有先天因素影响,也可以后天培养。介于当下的大环境与过去有所区别,创造力更多来源于需求。他告诉同学们要坚持广泛阅读,多接触陌生事物,拓宽眼界,基于需求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编辑:周渤程
审核: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