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2日晚7:00~9:00,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博士徐凯文老师做客北语,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关于“梦想,爱与幸福”的心理学讲座。本次讲座由北语心协主办,到场的有各班心理委员,心协成员以及广大学生。这既是一次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递,同时又为今年北语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徐凯文老师是临床心理学博士,他担任北大副教授,在多家医院兼职精神科医生,同时还是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在心理学上,他多年致力于心理学工作者的培育,深受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学从业者的欢迎。
讲座首先通过几个众所周知的视频人物,把大家带入现实的思考中。从“芙蓉姐姐”到“凤姐”,从“小月月”到“hold姐”,徐凯文老师生动具体地分析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背后,有着她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其中讲到:在心理学上,一个人过度肯定自己恰恰意味着其自卑的心理,大家纷纷表示认同。
接着,徐凯文老师对当下的现实世界和时代的心理障碍进行了讲解和阐释。他认为,当今世界的负面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理想,信仰与重商主义的横行;网络对社会乃至人格的改变;社会转型时期的动荡不安。基于此原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焦虑与浮躁,孤独与自恋,偏执与怀疑等现象。在讲到网络的问题时,更使大家产生了共鸣。徐老师特意强调“决定成败的不在于多聪明,而在于能够多大程度上控制自己,并且一定不能忽视读书的重要性,要留给自己读书的时间。”他还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目的的学习方式,指出“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享受其中,乐在其中,才能真正享受到成功,同时也享受到过程。”
什么是奢侈品?什么是必需品?看似简单的问题,拷问的却是每个人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徐凯文老师的一句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把奢侈品当作必需品,而丢掉了那些本来很重要的东西,这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一直烦恼的原因。”
幸福是心灵的满足,而心灵的满足则是不绝望,不孤独。为此,徐凯文老师给出的三个心灵礼物是:建立依恋关系;信任;坚持利他、互惠的人际法则。依恋是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是人际间亲密的情感连接,这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撑。除此之外,徐老师还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能欺骗别人也许是聪明,而敢于被欺骗则需要勇气和力量。”
关于梦想,关于爱,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徐凯文老师的讲座不只是一次心灵上的告知和启发,更是一股沉甸甸的力量,指引着大家从内心深处出发,思考自己,思考社会,思考生活,以及思考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