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第二届人文知识竞赛决赛指导会在教四102进行。竞赛命题组成员刘晨阳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人文知识竞赛决赛的各个环节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刘晨阳向晋级决赛的6支队伍表示祝贺,紧接着便就初赛结果向大家简单作了总结。据介绍,此次比赛原有65支队报名,实际共有58支队参加初赛,最后有6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初赛分为诗词创作、基础部分和写作题三个环节。其中基础部分和写作题计入总分,诗词创作只作等级参考(按照成绩从好到差排列共分ABC三个等级,达到B级及以上方能进入决赛)。按照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相关规定,初赛成绩将按70%的比例带入决赛作为基础分值。
之后,他开始介绍关于决赛的概况。人文知识竞赛决赛计划于5月第四周在逸夫报告厅举行,竞赛形式为现场答题评分。决赛题型包括诗歌创作题、必答题、抢答题、说理题、风险题五类。随后,他对每个题型每个细节都一一进行详细介绍,并根据自己以往参赛经验给同学们提出几条针对性的建议。他说,在决赛前的这段日子里,大家最有可能也最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就是诗歌类题型,因为决赛时诗歌创作要求选手要现场限时创作,且要当面向观众及评委展示,所以难度相对来说很大。此外,他还特别建议大家要做好人员分配规划,说理题要将道理阐述清晰等等。
最后,同学们就初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想法以及关于决赛各环节的疑问与刘晨阳进行了现场交流。指导会结束时,他还希望大家能够完成一次比赛,享受一次比赛,并预祝各参赛队在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指导会上刘晨阳认真为选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