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5日,中非青年经过激烈角逐,“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晋级30强选手最终产生。非洲赴华选手、在华非洲选手和中国选手各10名。
在11月14日举行的演讲比赛中,103名中非青年身着各色民族服装齐聚北语逸夫报告厅,以其雄辩的口才演绎“中非情•青年志”这一主题。此次演讲比赛为过桥赛的第二个环节,旨在通过演讲考察选手们对中非各国之间深情厚谊的认识与见解。比赛选手被分为三组:非洲组,非洲在华组,中国组。选手们围绕“中非情•青年志”的主题,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述出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浓浓的深情。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情真意切,有的诙谐幽默,有的选手还引经据典,说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等中国传统名言。来自塞拉利昂的选手季瑞拉还为评委们带来了家乡的礼物,让大家感受到了非洲朋友们的热情,这些礼物也会成为中非深厚友谊的见证。
在11月15日举行的才艺考演中,来自中国和非洲37个国家的选手同台竞技,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饕餮盛宴。参加此次比赛的非洲选手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他们身着各色民族服装,为大家表演了近十种风格各异的非洲民族舞蹈。来自喀麦隆的伟力表演了非洲手鼓KUKU乐曲,他说:“在非洲,手鼓乐曲有很深刻的含义,被视为灵魂的传递者和心灵的沟通者。很多乐曲都是口耳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有的非洲选手带来了大家熟悉的中文歌曲如《茉莉花》《十年》;有的则表演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比如京剧,快板等。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韩杉尽管嗓子不舒服,但仍然投入表演,完成了京剧《苏三起解》的一个片段;来自布隆迪的班超表演的是剪纸,只见他手指灵活的穿梭于纸间,不一会儿,四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出现在大家眼前。还有的选手十分具有原创精神,来自塞拉利昂的季瑞拉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中国,我爱你》。中国选手也不甘落后,纷纷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绝活儿:茶艺,琵琶,书法,剪纸,国画,民族舞蹈,相声,天津快板,中国武术,葫芦丝等形式各异的表演令大家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据了解,30强选手将组队参加半决赛。每队由一名中国选手、一名在华非洲选手和一名非洲赴华选手组成。他们将以小组考演的形式从文学、哲学、地理、音乐、戏曲、饮食等多方面演绎“中非情·青年志”这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