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下午,第一届北京语言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学习竞赛在北语主楼南201多媒体教室举行,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激烈竞争和角逐,竞赛圆满结束。竞赛评委北京大学的俞敬松副教授和我校高翻学院的韩林涛老师对竞赛做了总结发言,高翻学院梁爽老师和卢宁老师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届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学习竞赛是高级翻译学院使用慕课课程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今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俞敬松老师与我校高级翻译学院的韩林涛老师共同在Coursera平台主讲慕课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目前全球共有近4000名学生选修这门课程。作为慕课课程的线下教学环节,此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学习竞赛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手段检验学生的翻译技术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技能。
本届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学习竞赛自2014年10月28日启动,考察学生面对陌生的计算机软件说明文档时,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经过为期20天的紧张角逐,共有来自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和法语口译专业的6组选手以及来自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的3组选手入围决赛。决赛分为学生演讲、学生提问、评委提问三个环节,各组选手通过制作精良的幻灯片介绍其文档的翻译过程,展示了组内同学的翻译项目管理能力、翻译软件使用能力、搜索引擎技巧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项技能,在提问环节各组选手面对各种针锋相对的翻译问题和技术问题展现了优秀的专业素养,赢得了评委老师们的认可和赞许。
北京大学俞敬松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各组同学的优点,强调了竞赛过程中的各组选手的创新性和严谨性,并特别指出目的导向型思维的重要性,给予高翻学子极大鼓舞。
通过此次竞赛,高级翻译学院的翻译硕士专业学生与北京大学的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生同台竞争,比拼翻译软件学习能力和使用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时代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强化了翻译项目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此次竞赛中高翻学子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示了慕课时代高翻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是一次慕课教学手段应用于传统课堂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