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汉语言文字学”系列专题讲座第十一讲开讲

发布时间:2012-06-12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蔡丽莹 

2012611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双聘教授——赵日新博士,应我校“汉语言文字学”系列专题讲座课师生的邀请,在主楼601教室做了题为“作为文化遗产的汉语方言——汉语方言琐谈”的讲座。

教授的讲座围绕方言展开,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方言间差异、方言之间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及方言中的字音异读几个方面,对汉语方言作了具体的阐述。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指出: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方言是联系乡情的桥梁和纽带/方言是根是脉,如烙印如家谱/人在他乡,方言是一种温暖的问候/方言是一种凝聚的力量、认同的标志和感情的密码/方言是人类口头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简便易查、难以假冒的乡情“声份证”/方言是不设防的温柔/方言是故乡的通信证”/方言是籍贯的护照/方言是乡音,里面孕育着乡情/方言是投资环境/方言是时尚的外衣/方言是文化生态资源。

教授从理论上总结: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具体存在形式,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是通用于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布形态。

可是目前汉语方言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在讲座中,教授重点阐述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和普通话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方言和基础方言的关系。教授认为,我国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方言衰亡的一个原因,由此也指出了我国的语言政策有其欠妥之处。

其后,教授阐述了现代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各自的差异。如“祖母”一词,在各方言中的叫法都不尽相同,有跟“奶”相关的、有跟“婆”相关的、有跟“妈”相关的、有跟“爹”相关的、有跟“娘”相关的等等。而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教授介绍了“谱系树”和“波浪说”的分析。教授指出,目前方言消亡是大势所趋,但是人类的干预必不可少。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语言的多样性,而语言多样性的背后是文化的多样性。语言一旦消亡便不可再生,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方言。教授依据《汉语方言地图集》,举出了大量有趣的例证,在座的同学们也纷纷回应,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赵日新教授在讲座的最后提出“方言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我们的母亲语言。”希望大家能“珍爱中华语言资源,构建和谐语言生活”。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方言的认识加深了一层,同时也引起了对方言消亡问题的思考。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