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绂先生在我校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从《标准》所反映出的外语教学理念谈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由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和教务处共同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系列专题讲座”的第九讲,由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施家炜副教授主持。百余名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对外汉语教师聆听了讲座。
陈绂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着重分析了标准的核心,即五个“C”(交际、文化、贯连、比较和社区),认为这五项标准反映了美国当今的外语教学理念。接着陈教授从教学体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剖析了北美地区汉语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理念,提出在教学体制上,在分科型教学中融进主题型教学元素;在教学目标上,以“完成任务”为根本目标,教会学生如何面对他们不知道的语言,通过教学策略让学生成功;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沟通式”的教学范式。最后,陈教授基于针对海外志愿者的调研结果,探讨了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问题,她指出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汉语言与中国文化知识、一门以上外语、海外汉语教学法、组织教学资源、中国特色的游戏与才艺、中西文化比较、新颖独特的教学能力等内容,为此,必须多方积累、打好基础,突出能力的自我培养,突出整体素质的培养。
陈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和共鸣,大家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互动交流踊跃。施家炜副教授最后对讲座作了总结,认为陈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到海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北美地区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讲座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如五“C”标准、主题型教学、交际-沟通-任务-文化的教学目标等。当前制约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三大瓶颈问题(即教学、教材、教师的三教问题)中,核心因素是人,也就是教师,针对此问题,陈教授的讲座引发我们进行两个层面的思考:一是汉语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成长方向,二是作为专业学科如何培养汉语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