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汉字研究所研究生论坛”简讯

发布时间:2011-06-17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汉字研究所 赵怡宁 

北语“汉字研究所研究生论坛”始于2003年,坚持至今。每学期,同学们都会围绕汉字史及汉字学、文字训诂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问题展开研讨。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汉字所研究生论坛”共举行了四次讨论会,汉字所成员石定果教授、张希峰教授、魏德胜教授、罗卫东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参与了该论坛。

3月10日举行的本学期第一次汉字所研究生论坛由麻旭同学做报告,题目是《关于徐通锵字本位理论的研究》。麻旭同学报告了自己对徐通锵先生的论著和字本位理论的学习。他坦诚地说自己对字本位理论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深入的理解。

4月22日,本学期汉字所研究生论坛第二次活动在教四108举行,赵怡宁和孙妍同学做了报告。赵怡宁同学介绍了鬲攸从鼎的出土地点、时间、字数等基本情况,并就鬲攸从鼎的铭文进行了详细解读,让大家了解了它对于研究西周晚期土地制度的意义。孙妍同学则向大家介绍了中原地区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字,壮族、水族、白族、契丹、女真、西夏、东巴等各族文字使大家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增长了很多知识。

5月19日,在教四106举行了汉字所五月份的讨论会,由来自清华大学的马楠和邓少平学长作报告。马楠介绍了清华简第一册的研究补释,使北语汉字所的同学们了解清华简和研究清华简的理论方法。邓少平则从楚简中常见的“戔”字出发,用与《老子》等书对应的语句论证了该字应释为“散”。这两位清华的博士生学长还介绍了他们的学习经验,与北语汉字所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6月16日的第四次汉字所研究生论坛由魏鹏飞和梁超主讲。魏鹏飞同学从“土”字和“地”字的《说文解字》系连入手分析了两个字在典籍中的多种义项,梁超同学则用郭店简、包山简等几个竹简的《日书》作对比,向我们分析了《日书》的内容和作用。同学们对梁超同学的研究成果十分感兴趣,表示能够从古文字中探究古人的风水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学期“汉字研究所研究生论坛”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更让大家了解了最新的学术动向和学术前沿成果,让北语汉字所的研究生们获益匪浅。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