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人文学院罗卫东教授应邀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东亚考古论坛"作了题为 A Study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ronze Inscriptions during the Springs-and-Autumns Period(春秋铜器铭文地域特征考察)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人类学系Rowald Flad教授主持。
罗卫东教授首先介绍了春秋铜器铭文简况,然后梳理了胡小石、郭沫若、唐兰、李学勤等先生研究春秋地域文化与铜器铭文的成果。在介绍高明、裘锡圭等先生的春秋铜器铭文分域观点后,罗卫东教授详细报告了自己指导的团队系统分域考察春秋铜器铭文的成果,即:《 春秋楚国金文异形字研究 》(韩宇娇)、《 春秋齐系金文异形字研究 》(陈鹏宇)、《春秋吴越地区金文异形字研究》(杨敏)。利用异形字的研究考察春秋铜器铭文地域特征的工作还在进行,上述区域之外的春秋铜器铭文也会被关注。罗卫东教授依据已有数据,初步分析了春秋铜器铭文地域特征。出土的真器铭文是无一字有改动的,因此金文是信史,对不同国别、地域春秋金文的研究有益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和东亚系的博士生也就异形字的归纳、鸟篆的时代地域特征以及春秋文字地域特征与战国文字异形的联系等问题和罗卫东教授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