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美国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修华静教授 应邀来我校做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6-05-30  新闻来源:孔子学院事业部 

    近日,美国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修华静教授应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邀请,为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6年下半年赴美加志愿者们带来关于美国教育制度和美国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播相关问题的系列讲座。               

    5月25日晚上,修华静教授为志愿者们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的教育发展史、教育制度以及美国中小学文化。三个小时里,修教授以真实的案例,大量的课堂图片向大家全方位地展示了美国教育的概况,使志愿者们对将要面临的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志愿者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讲座中,修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20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美国中学的基本情况,让大家了解了美国学校的行政制度以及与各级部门沟通的技巧。针对志愿者们缺乏职场经验,以及在海外将会遇到的实际工作问题,修华静教授指出,志愿者们应当主动融入当地教师圈子,并增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修教授特别提到了利用Parent  night的重要性,汉语教师志愿者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地展示汉语的魅力,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

IMG_0337

修华静教授

 

 

    对于怎样在美国校园推广汉语课程,使当地汉语项目顺利发展下去的问题,修教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当地老师交朋友,获得他们的帮助;在会议上抓住机会展示中国文化,引起家长兴趣;多多开展学生活动并展示学生作品等。最后,修教授以Brookline地区的案例告诉大家,优秀的课堂管理、出色的教学、有技巧的沟通和社区的参与是汉语项目成功的必要因素。

    5月28日上午,修华静教授的讲座主题是“如何通过中国艺术教授中国文化和汉语”。

    修教授先带着志愿者们做了一些简单的热身小游戏,让大家迅速进入了状态。之后修教授谈到自己在美国麻州通过展示中国艺术呈现中国历史的成功例子,切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怎样通过中国艺术来让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修教授先从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发展史讲起,从仰韶文化中的陶器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清晰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修教授不仅归纳了发展历程,还选取了典型的例子来展示,例如著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以及龙山文化中的黑陶等。这些精美的陶瓷生动地向大家表现了我国古代手工艺品审美和实用结合在一起的特点。随后修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三绝”——中国古代的诗书画。在介绍中国画时,修教授特别提到可以用中国古代的画向外国学生解释儒家思想。修教授选择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作为例子,通过画向宫廷女子展示行为规范,是儒家思想中男女相处的规则的体现。谈到儒家思想,修教授还教了大家儒家思想中某些词语在英语里的表达方法,如“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的英语表达是“five cardinal relations”,孝则是“Filial piety ”,通过掌握这些专业的表达,志愿者能更好地解释和传播孔子的思想。

    随后,修教授向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山水画及其背后隐含的意义。以宋初画家李成的山水画为例,他的画作体现了道家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追求。修教授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徐渭赵孟頫等人的文人画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想法,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家对这段历史就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IMG_0341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最后,志愿者们在修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卷轴的制作,亲身体验了中国文化的制作过程,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努力,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志愿者们作为中外交流的民间大使,肩负着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巩固和加强中外人民友谊的重任。修教授的系列讲座从志愿者们教学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纾解了大家的困惑,为志愿者们深入地了解了美国学校文化,更快熟悉并适应当地环境,教好汉语课,促进当地汉语项目的发展做好了前期准备,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