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伊利诺伊大学Jerome L. Packard教授应邀在对外汉语中心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Relative Clause Processing in L2 Learners of Mandarin”(普通话二语学习者的从句加工)。报告由我中心江新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孙德金教授等六十名余师生聆听了报告。
在报告中,Packard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汉语句子中的哪个部分比较容易加工,是主语空位的从句还是宾语空位的从句?对此他先提出几个预测:1)因非汉语常规词序,二语者加工主语空位的从句比较慢;2)根据宾语可及理论,二语者加工包含宾语的宾语空位的从句比较慢;3)因填充词和空位之间线性距离较长,二语者加工主语空位从句比较慢;4)因填充词和空位之间的构造性距离较长,二语者加工宾语空位的从句比较慢。
为求证他的设想,Packard教授进行了严谨的实验和科学的数据分析。他的实验设置了24个刺激句(包括6个主句主语部位的主语空位从句,6个主句主语部位空位从句,6个主句宾语部位的主语空位从句,6个主语部位的宾语空位从句)和24个控制句。通过自控步速阅读法、移动窗口法等,记录23名伊利诺伊大学普通话二语学习者的按键反应时间和回答反应时间。据此,得出了一系列结论:1)主语空位从句比较难;2)主语空位的中心比较难——非常规的词序加工慢,句法结构处理能力比较好,第二语言的记忆力有限。Packard教授认为此项研究给二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帮助——注重不常规的词序的练习,如把字句;多做练习记忆力的活动,说话和听力练习记忆力,而不是阅读。
报告结束后,Packard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