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2014年3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在法国大皇宫国家博物馆举行,这座塞纳河畔的艺术殿堂整个外立面变幻着不同的色调,梦幻而富有东方韵致;恢弘的荣誉厅内人头攒动,中法文化界的嘉宾济济一堂,交流品鉴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分享醇厚浓郁的中法友谊。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马书林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担任策展人,精心遴选了60位当代中国水墨画家和20位雕塑家,以“中国意象”为题,向法国公众展示富有东方意蕴的中国水墨画和雕塑艺术创作, 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生机勃发的当代中国社会。此次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在该馆的首秀,也是中法艺术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推出,自然深受两国政界、文化界重视,中国驻法大使翟俊、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在展览期间专程赶来,细细观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马书林,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柯志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艾融,“艺术巴黎”艺博会首席执行官瓦朗蒂娜·勒塞特-普雷查理以及詹建俊、邵大箴、钟涵、曹春生、张桂铭、方俊、韩书力、朱道平、齐鸣、陈孟昕、陈连富、刘金贵、王中、李向群、刘临、桑建国、陈辉、陈鹏、何加林、于文江、陈苏平、赵小海、韩敬伟、李传真、杨柳等200余位中外艺术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共选择60位活跃于当代画坛的中国水墨画家,他们是当今中国画领域的佼佼者,60件作品基本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水墨画领域的发展现状。
其中,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教授齐鸣应邀赴法国参加了此次展览,齐鸣老师于2003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工笔人物画《人长寿》(93cm×76cm)也在此次展出的60件绘画作品之中,画中老者神态自然亲切,给人感觉可触可摸、真切鲜活,毫无扭捏作态之感。而在展览的过程中,齐鸣也向各位参观者详细的介绍了自己展出的画作,中国驻法大使翟俊、中古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和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柯志华等在观赏时认真地倾听了齐鸣的详细讲解。
齐鸣老师的画,一如其人,一向低调且默默无语,踏实前行,这和这世界中的高调、浮夸与自我宣扬恰成对比。齐老师的画,往往在于不经意间流露出真情,不动声色,悄然而出,正所谓画如其人也。他的工笔人物刻画精微,于自然中能够发现人物内在精神的丰富性。正如唐朝张彦远所说:“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
自古,中国画评便有传统。唐张彦远曾将画列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自然”和“谨细”被看作绘画优劣的两端,自然、亲切、感人,是艺术最高的“格”。当代中国艺术需要的正是这种真正具有人文关怀视野与艺术语言表达的作品。包括齐鸣老师此次展出的作品,这次展览所产出的众多中国水墨绘画和雕塑作品让法国观众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和美元观念,加深了对中国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其独特的“意象”之美。
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文化大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近现代,很多中国学者、艺术家远赴法兰西,也有很多法国文化艺术大师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当代,更多的中法艺术家往来于两国之间,虽然历史背景不同,生活习俗迥异,但两种文明、两种文化的交相辉映给两国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灵感,使其文化艺术成就更为辉煌。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柯志华在致辞中所说,参加本次展览活动的中国艺术家是中国文化使者和当代中国美术的中坚,他们继承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文化理念,不断适应新的审美需求,反映新的时代精神;通过吸纳借鉴西方和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创新发展。中法两国艺术不间断的交流,已成为不同文化间相互欣赏、理解和借鉴的楷模,是中法友好最生动的见证,也为推动人类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4年5月7日至14日,“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该展览在法国大皇宫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后向全国人民所作出的一次汇报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