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张博教授应邀在人文学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4-05-07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 张天航 

  2014年5月5日,我校张博教授应人文学院邀请,为对外汉语系11级本科生作题为“词汇大纲应持何种语言单位取向    ——《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重大轻小’引发的思考”的学术讲座。

  当天下午1点30分左右,教四楼101教室已经坐满了慕名而来的校内外师生。“汉语言文字学专题”系列讲座第10讲将于两点开始。

  张博教授对比了新旧《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汉语水平分级和词汇量,分析出新词表重视收录词组,却没有(或没有完全)收录构成词组的词;收录了较多复合词,却没有收录作为其语素的可以自由使用的词。漏收了常用度在一千以上的若干常用词,例如“笔”、“说”等。张老师通过分析《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3-6音节词的词数、比重,词均音节,用大量数据说明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重大轻小”取向的具体表现。

  张博教授深入分析了导致“重大轻小”取向的观念误区。以为收录词组符合“语块教学法”、以为收录复合词可达以“复”赅“单”之效。“新HSK倾向收取复合词,如果是希望以‘复’赅‘单’,那么就是不切实际的期许。”张老师指出:“语块教学法固然是可取的,但是我们想想一个留学生学会了‘鸡蛋’这个词,却不知道‘鸡’怎么说,到了饭店,反而说‘我要吃鸡蛋的妈妈’,岂不可笑?”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位穿着朴素、戴着眼镜的斯文女老师的讲授,张老师和蔼的态度、幽默的语言和悦耳的嗓音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张博教授认为词汇大纲应坚持“词”本位,兼收语义不透明的常用语块;在单语素词与复合词常用度相当的情况下,优先收录单语素词。

  张博教授讲完后,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竞相提问,讨论激烈。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