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山东大学陈炎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新学期首场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3-09-06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 科研处 

  秋风送爽,天和气清,北语师生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9月5日下午,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教授在人文学院320会议室为师生们作了题为《论儒、墨、法、道系统》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和科研处共同举办,系我校人文前沿讲座第三十讲和人文学院院庆三十周年系列讲座之一,也是我校新学期举办的第一场学术讲座。

  陈炎教授开章明义,首先简单扼要地为在座师生列出以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韩非子这八位先秦思想家为代表的儒、墨、法、道系统图式,然后指出这八位大家可以置诸一个共时框架中,以研究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逻辑关系。

  随后,陈炎教授从“周公制礼”说起,交代了这八位思想家所身处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儒者作为巫、史、祝、卜,以“相礼”为职的前身。陈炎教授将孔、孟、荀三位儒家置于图式的左侧,结合《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和史料,为大家明晰呈示了从“内圣之学”与“外王之术”相结合、以“仁”、“礼”为核心的孔子,到以性善论深化仁学、偏重“内圣”的孟子,和以性恶论发展礼学、侧重“外王”的荀子的儒家思想分化与深化轨迹。

  老、庄、孙子则位于陈炎教授这一系统坐标的右侧,处于“礼崩乐坏”的同一时代背景,儒、道思想相反相成,而由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遁世哲学和权谋之术而来,一面形成了以“齐物论”和“逍遥游”追求“内圣”、“至德”而“无为”的庄子哲学,一面则促成了将辩证法思想施用于“外王之术”、“诡道”而“无不为”的孙子兵法。

  其后,陈炎教授谈到居于图式上端的墨家创始人墨子原为儒者,他的兼爱、尚贤、明鬼之说与儒家学说有着鲜明的分歧,而居于图式下端的韩非子作为荀子的学生,将“贵贱有等”的礼变成“法不阿贵”的法,让“君人南面之术”大为张举。

  讲座收束部分,陈炎教授在进一步分析各家思想的逻辑联系后指出,这一图式中的诸种思想学说从上往下渐由精神趋于物质,由“内圣”而转向“外王”,由左至右则从关注社会趋于归返自然、从群体意识转向个人关怀,而且在中西文化的比照中,中华文化的发展在横向上更为重要,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纵向的思考。

  主持本次讲座的科研处处长李庆本教授盛赞陈炎教授逻辑精严的系统论述乃是对先秦思想领域的燃犀下照之洞见。在座的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教授从经学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学术见解。我校中国文化及学术史研究专家、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钱婉约教授结合陈炎教授提出的系统图式,对先秦儒、道诸子的范畴作了精到阐析。最后,李庆本教授总结认为,陈炎教授的系统阐释呈现了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文化体系的概貌。

  参加本次讲座的主要有我校比较文学、古代文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此外还有中科院、中央党校的研究生同学慕名前来听讲。陈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获得了在座师生的数次热烈掌声。这个下午的“学术迎新”,也正体现了北语在新学期伊始就拥有的浓厚学术氛围。

[1]2013-9-5 陈炎教授讲座

陈炎教授讲座开场

[2]2013-9-5 陈炎教授讲座

 陈炎教授

[3]2013-9-5 陈炎教授讲座

讲座现场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