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来到我校教五楼311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翻译中的认知对等及其理论启发意义”的讲座。

刘正光教授首先介绍了语言的几点本质特征,如语义是核心,语言基于使用等。接着,他用许多翻译中的例子阐释了追求形式与意义对等的困境——切割了语言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正是由于语言的本质特征,单纯地追求翻译上的对等是不可能的。随后,刘教授重点阐释了认知的对等方式与层次以及认知对等的本质与意义。他认为认知对等允许客观差异的存在,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认知对等能够包容文化差异;认知对等是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最后,他总结道“认知对等寻求的是不同语言与文化在认识世界时所遵循的共同原则或规律”。
刘正光教授现任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和湖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核心刊物50多篇,出版著作9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非范畴化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项目以及湖南省政府英文门户网站建设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0多项。

刘正光教授的讲座内容深刻且充实,讲解方式幽默风趣、深入浅出,通过对比不同的翻译实例,让大家对讲座内容都有了深刻的理解。理论语言学研究所于海涛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外国语学部的部分教师及相关专业的校内外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并纷纷表示在刘教授的讲座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