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北京语言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专家咨询会在教五楼241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国别与区域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为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建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包括: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瓦努阿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谢波华、光明日报社主任赵婧、澳门城市大学孔繁清教授、浙江海洋大学黄建钢教授以及经济日报社记者陈丹菁。

谢大使为大家介绍了太平洋地区各岛国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政治和经济发展等信息。他首先指出要研究海洋则要对其有明确定位,并从陆权国家的思维转换至海权国家的思维。随后,他重点介绍了瓦努阿图岛国的基本情况,并欢迎研究中心的老师对瓦努阿图做深入研究。

孔教授认为要注重培养大家的海洋意识,并鼓励学生多做这方面的研究。她认为未来各国都会将力量集中于海洋方面,而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则应从多个角度入手,如政治、文化等方面。她指出澳门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对研究葡语国家也许会有帮助。同时,她也欢迎同学们去澳门参加相关领域的研讨会。
黄教授将太平洋岛国研究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联系,说明了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重大意义。他认为21世纪是海洋时代,要求我们要有海洋思维,要用海洋思维来看陆地。他表示太平洋将纵贯北极南极,成为全球发展的轴承;太平洋岛国的发展潜力无限,它是全人类的太平洋,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赵主任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对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她认为一带一路发展需要国别与区域研究,而今后的研究应紧扣国家发展的需要,更多地进行田野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她表示希望发挥北京语言大学和光明日报社的优势,共同合作,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别与区域研究。
陈记者首先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闻媒体也越来越关注太平洋岛国的发展。她认为,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目标下,新闻媒体也应从多样化的角度、对更多的相关国家进行报道。让国家和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太平洋岛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为更好的合作奠定基础。
会议内容安排紧凑,信息量大,专家们就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北京语言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多位兼职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的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在此次咨询会中受益匪浅,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向各位专家咨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