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国际东亚文化交涉学会首任会长、关西大学教授陶德民应邀莅临我校,为北语师生带来“跨文化系列”讲座第79讲。专攻东亚文化交流的陶德民教授的本次讲座题为《内藤湖南与胡适及姚名达——围绕章学诚评价问题的互动》,由人文学院院长钱婉约教授主持。
刚刚进入退休返聘的陶德民教授,学术热情丝毫不减,最近就出版了三本著作,而这次讲座就是根据他的最新著作中的一个章节展开。首先陶教授介绍了围绕《章氏遗书》内藤湖南与胡适之间学术互动的大致情况:章学诚的一份非常珍贵的抄本《章氏遗书》在1919年被内藤湖南购去,并写就了章学诚的年谱,而这件事就刺激了胡适,因而胡适广搜资料发奋写出来了更为详实的《章实斋年谱》,并寄给内藤湖南。随后,陶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当时书信的照片,并做了详细的解读,尤其强调大家要关注其中的批注,并认为批注作为文化交流的可贵痕迹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借此机会陶德民教授分享了他几十年研究的心得体会,并总结为形象的四句话,给参加讲座的师生以启发。
接下来陶教授对着这一段学术交流佳话做了更详细的讲解:内藤湖南在1902年购得了章学诚《文史通义》,在陶教授展示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内藤不仅反复阅读了《文史通义》而且还在很多地方有所批注。而内藤购得的18卷本的《章氏遗书》抄本的由来陶教授也做了详细考证,这套书被是上海的乐善堂暗田太郎得到之后,通知并卖给内藤湖南的,另外陶教授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关于此书的逸闻,使得整个历史事件更加丰富立体。根据获得的资料,内藤湖南将其写就的《章实斋年谱》发表在《支那学》的创刊号上,因而得到了这本期刊的胡适就受到刺激,并写出了内容更加丰富的年谱,并寄给内藤。在胡适寄给内藤的《张实斋年谱》的照片就可以看出相应的批注,这反应了两位学者间确实的学术交流,内藤既有对胡适对自己所做的年谱补充更定的肯定,也对也有不认同之处,两人的分歧集中在章学诚的方志理论的评价问题上,这是批注研究的典型例子。
姚名达是梁启超的弟子,以“章实斋之史学”为题进行研究,在其研究中就发现了内藤湖南所做的章学诚研究。姚名达为了给胡适的《章实斋年谱》做补定,1930年专门去了章学诚的祖庙并找到了章学诚的夫妇遗像,并得到了胡适的表扬。姚名达为了做《章氏遗书》的校勘本,就想要去接触内藤湖南购得的《章氏遗书》抄本,因此向内藤湖南寄信表达了这个意愿,陶教授为大家展示了信件的照片并进行了解读。
至此,围绕着章学诚以及《章氏遗书》抄本,内藤湖南与胡适及姚名达的学术互动在陶教授的讲述中展现出来,使得各位师生仿佛回到了近代中日学者交流交往的情境之中,感受了大家的治学态度与风采。随后钱婉约教授做出了回应,并就部分问题和陶德民教授进了讨论,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戎女教授对陶德民教授的治学研究的方式表达了敬佩之意,另外来自校内外的硕博士同学也就讲座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当下的研究向陶教授请教并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讲座也就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结束了。参加本次讲座的还有周阅教授,关立丹教授,胡珍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