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北语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纪念《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8-08-31  新闻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图片_20180831112318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君荣)8月27日,纪念《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承办。  

  国家语委主持《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研制工作的老领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北京语言大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文出版社领导,《字表》原课题组成员,原专家工作委员会及其研制组成员,学界长期参与《字表》研制和讨论的核心专家等共50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简要梳理了北京语言大学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对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教育部语信司刘宏副司长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字表》是语言文字工作战线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5年来,《字表》在基础教育、辞书编纂、户籍和民政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字表》的推广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我们今后要紧紧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文化强国目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

  时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是《字表》立项研制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他在主题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字表》的研制经历,对参与《字表》研制的众多专家表达了真挚的感谢。他说,《字表》的研制基本涉及了汉字的所有问题,几乎调动了全国的汉字研究力量,是一次汉字大清理、成果大盘点,在行政、教育、出版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字表》也有一些后续问题值得学界继续研究和跟进。

  《字表》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肯定了《字表》研制工作对学术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总结了课题组在《字表》研制过程中的收获和心得。她认为,汉字是人文符号,不是数理符号,《字表》的研制面临着各种差异和矛盾,这不是纯学术问题,也不是纯行政问题,需要广泛地协调,本着“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加以优化。

  与会人员回顾了《字表》研制的经过,分享了研制的经验和体会,总结了《字表》发布5年来的贯彻与应用情况,讨论了《字表》配套的字形、字音等规范问题。对于《字表》研制过程中所涉关键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颁布后在推动规范汉字运用中的作用,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充分肯定。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认为,《字表》的研制工作遵从了科学的规范研制原则,尊重传统,尊重历史,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和厚实的民意基础。他指出,《字表》体现出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呼应了时代的需求,发布后在海内外影响都比较大,希望今后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字表》更广泛的使用。

  会议最后由王宁教授作了总结。她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意义和收获,提出了《字表》研制过程中遵循的几条原则。她指出,《字表》在推广过程中虽然也曾有一些争议,但最终实践证明,《字表》的研制工作是成功的,《字表》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据悉,《字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由国务院于2013年8月正式公布。《字表》研制工作前后历经12年时间,海内外4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先后修改90余稿。《字表》直接继承了1956年国务院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是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满足信息时代汉字应用需求的重大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字表》的公布实施,对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对汉字国际标准化和汉语国际传播都会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是利国利民、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程。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