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在北京语言大学调研,考察了设于该校的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建设情况。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教授汇报了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基地)在国家语言政策与语言战略、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语言规划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进展,以及语保中心围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在顶层设计、具体实施、人员培训、成果编写、推广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主任杨尔弘教授汇报了中心在语言资源库建设、语言生活监测与研究,特别是服务社会需求、引导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杨尔弘教授还汇报了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该中心是北京市建设的第二批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
杜占元一行还调研了学校高级翻译学院实验室、语言康复学院语言障碍与脑科学MEG实验室、阿拉伯研究中心和中国文化译研网,观摩了汉语国际教育学部预科学院2016级中医预科班的课堂教学。
杜占元对三家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的建设给予肯定,认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化程度高,特色鲜明。他对学校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五点希望:一要提高学科建设质量,突出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二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互动交流,发挥学校的留学生资源优势;三要注重服务社会,包括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服务民众。四要集成创新,协同发展,放大效应。五要组织品牌活动,增强影响力。
北京语言大学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是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基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国家语委依托北语设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等三家科研机构,其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成立于2004年6月,是国家语委设立的第一家科研中心,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12月,是国家语委三家科研基地之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3月,是承担“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校长崔希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等陪同。http://www.moe.edu.cn/s78/A19/moe_814/201611/t20161121_28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