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钟雅 魏梦佳)巍峨雄伟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复杂神秘的汉字……2006年,在圣地亚哥的一个汉语培训班上,智利女孩罗琳第一次在图片上认识了中国的名胜古迹和汉字,厚重的华夏文明让她不禁惊叹。
“汉字复杂而神秘,好像是一把打开东方文明古国的钥匙。那时我就决定要到中国看看,学好中文。”罗琳说。2008年,罗琳申请到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之后又返回智利,在一家中资企业工作。工作之余,她经常教中国同事说西班牙语,教智利同事说中文,感受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015年,罗琳选择再度回到中国。如今,31岁的她正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续写着与中国的缘分。
她笑言,在智利,人们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都会说“像中文一样难!”“汉语的确很难学,但在北京,人们经常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每次对方能听懂我说的话,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说中文变得很有意思。”小麦色的皮肤配上洁白的牙齿,罗琳像是一束来自拉美的阳光。“在北京,能看到现代和历史的完美融合,我太爱这里了,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她说,“我希望学成后能回智利教汉语,我要成为中智人民之间的桥梁!”
神奇古老的中医药则是吸引古巴姑娘琪丽妲来中国学习的主要原因。16岁那年,一次练习中的意外膝盖着地,让琪丽妲忍痛结束了她9年的专业芭蕾舞生涯,生活一下子进入了无穷尽的黑暗。手术治疗后,她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
然而,尝试过几次针灸治疗后,她发现,膝盖恢复得很快。“我当时感觉非常神奇和意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年后,她离开祖国古巴,踏上前往中国的路,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
学习针灸推拿、熟知中草药、努力突破语言关……在新的环境中,琪丽妲逐渐忘记伤痛,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虽然现在每到阴雨天膝盖还是会隐隐作痛,但我已经能用针灸为自己治疗了。”她自豪地说。
琪丽妲认为,中医不仅可治病,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种预防疾病、健康生活的方式和理念。她打算学成后回古巴做一名中医。“目前在古巴懂中医的人并不多,我要把这门治病又养心的哲学带回家乡,让更多人受益。”
来自秘鲁西北部一个贫困家庭的陈鲁君正在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攻读国际事务管理硕士学位。
“中国飞速的经济发展和丰富的潜在机会举世瞩目,我希望能在这里寻找到发展机遇,实现自我价值。”他说,“希望毕业后能在北京中关村工作,到中国科技型企业里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
谈到未来中秘两国的交流合作,陈鲁君充满信心。“中国和秘鲁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很多相似的挑战,比如消灭贫穷饥饿、保护环境等。因此我认为,不论在经济科技领域,还是文化生活方面,中秘两国未来肯定会有更深入全面的合作。”
在清华读书期间有没有交到中国女朋友?陈鲁君笑说:“还没有,但为什么不呢?中国女孩漂亮、温柔又独立,如果能找到中国老婆,我和中国的缘分就能一直延续下去了。”(完)
http://apdnews.com/XinHuaNews/53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