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北语 -> 正文

环球网:北京高校留学生激辩修养知与行 展现汉语风采

发布时间:2012-11-28  新闻来源:王一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一】11月25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承办的“2012北京高校留学生汉语辩论邀请赛”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楼报告厅成功落下帷幕。

决赛现场,双方围绕“个人修养形成知与行”的主题展开了近一个小时的激烈辩论,最终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辩论队夺得冠军,北京师范大学辩论队获得亚军,而最佳辩手奖则被北京师范大学四辩来自越南的选手陈天秀摘得。

为提高留学生汉语运用水平和汉语思辨能力,展示北京高校留学生汉语风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自2009年起开始举办北京高校留学生汉语辩论邀请赛,至今已是第四届。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17所高校的留学生辩论参加,辩手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孟加拉、泰国、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27个国家。

回顾本届辩论赛,有许多新突破和新亮点。辩题围绕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相关问题展开,规则也更符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为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更广阔的舞台。而留学生辩手们也不负所望,在比赛过程中的汉语表达、汉语思辨能力、以及临场发挥都展示出了高超的水平。大赛采取淘汰和复活相结合的赛制,经过预赛、初赛、复赛、半决赛四轮比赛的较量,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两所高校的辩论队闯入决赛,展开争夺大赛冠军的激烈较量。

在辩论环节,各队唇枪舌剑、积极交锋,特别是一对四半自由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高潮迭起,各位辩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队的出场介绍是大赛的特色环节,选手们采取三句半、情景剧等极富创意的表现形式,不仅介绍了自己,也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了本方辩题,让人耳目一新。初赛时,北京语言大学俄罗斯选手大卫模仿的地铁到站提示音让人仿若置身于4号线地铁上;复赛时,中央民族大学展现的舞台剧“相伴一生”也博得了场上阵阵掌声;半决赛时,北京科技大学改编的小品“新西游记”让人忍俊不禁,而双方辩论中展现出的精妙口才、严密逻辑、敏锐的思辨和现场反应能力,给专家评委和现场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每场比赛都像一场智慧与激情的盛宴,辩手们不时引经据典展示自己的中国文化功底,或是朗诵自创小诗和打油诗,或是深情讲述自己的故事,或是倾情演唱改编过的经典歌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四辩来自埃及的阿莲每次总结陈词时,都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最后又有“阿莲风”的响指快板结束辩论,每每使观众也融入其中。每一场比赛都像我们展现了各高校留学生活泼、创新的风貌、

每场比赛我们都能看到各队的精心准备,很多辩手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抓紧练习。北京语言大学的辩手们说,每场比赛前他们都要备战到深夜,而学校老师们也为选手们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从领队老师和陪练员们的热情指导,到精致的夜宵,这些都是他们一路闯入决赛的重要条件。而北京科技大学的辩手们更是认真观看每场比赛,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最终也获得了季军的好成绩。

本次大赛特别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专家库成员、资深媒体策划人方位津,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团委副书记杨海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卫兵,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田国秀,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汉语基础教育分社社长周芳组成专家评委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郑登文、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戚德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处处长田露露、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事涉外管理处副处长梅建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潘芳芳、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谷天刚、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外管大队副队长丁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辩论赛决赛,并为获奖高校和选手颁奖。

虽然本届大赛已经结束,但留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却永远留在舞台上,留在每位现场观众的脑海。北京市汉语推广中心负责人也表示,通过此次比赛提高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展现了北京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成果,此类活动还有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活动将会继续举办下去,为外国留学生的北京留学生活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