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我来到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语言部中文组报到,作为中国大陆派往联合国语言部中文组的第一位志愿汉语教师,我开始了海外教学生活。
在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非常依赖英语,高班级的学生是9年级,他们中有的已经学了十多年汉语,知道的词语很多,却说得不那么流畅,也几乎听不懂中文讲课。为了让学生适应我的教学方法,但又不造成太大的压力,我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一遍汉语,一遍英语,课堂用语用手势加汉语,同时放慢汉语语速,再配英语翻译,然后逐渐减少英语翻译比重,最后去掉英语翻译。两三个星期下来,学生们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过渡。一个学期以后,我的中文课真的成为几乎都是汉语的课堂,学生们也很吃惊自己的变化。其实令他们吃惊的还有,他们不但听懂了我用中文讲解的中文课,也能够较流畅地和我用中文交流,还会用中文写信了。有一个同学甚至能用两个小时,在电脑上写出1000字的作文来。
我所教的学生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和一些国家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很多人精通几门语言,是一些有思想、有见解,也极有个性的人。我很快找到了和他们交流的渠道——E-mail。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收邮件,他们亲切地称呼我“丽丽老师”。一封封来信,有学生的感想,有教学的反馈,有问题,也有建议。每封信从英语到拼音,从拼音汉字到最后的只有汉字,这个变化标志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很快,回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教学以外,我还参加了科研等活动:专项负责联合国汉语语言标准的制定,参与联合国标准化考试LPE试题库的建设,为赴中国语言实践的学员在网上进行汉语水平测试,参加第八届纽约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2010年7月,我执教期满时,大家都记住了一个从中国大陆来的志愿者教师,她穿旗袍、用中文讲课,她叫丽丽。这段难忘的经历,会珍藏在我的记忆里,它是今后我教学工作和人生经验的一份宝贵财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9月06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