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北语 -> 正文

中国科学报:由教学到教学科研的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12-08-14  新闻来源:李盼 

50年的历史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并不长,然而,北京语言大学却经历了一场重要的转变

再过一个月的时间,北京语言大学就要迎来她的50华诞。50年的历史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并不长,然而,她却经历了一场重要的转变由一所教学型的学院变成一座教学科研型的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建校于1962年,最初的名称是“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以语言教学为主的基本定位。然而,这一定位并没有阻止她投身科研的脚步,反而让她拥有了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优势的独特风格。经过50年的成长,北京语言大学现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九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成为了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国际型大学。

攻克教学难关是科研动力

北京语言大学最初的科研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汉语言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该校校长崔希亮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课堂上,外国学生写道:“我爸爸,我妈妈和我狗”,老师说“我狗”不对,学生就会很奇怪,为什么“我爸爸,我妈妈”可以,而“我狗”就不可以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中国人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在留学生那里却成了难解的疑惑,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崔希亮说。

在采访中,该校科研处处长张维佳将这一过程总结为“教研互动”。他说:“我们对中外语言与教学进行研究,也直接为教学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正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特点与优势所在。”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学术传统,北京语言大学在对外汉语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出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和论文。2009年,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了“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集中精力研究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应用问题,破解“汉语难学”的瓶颈问题。

于是,当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等困难时,学校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招生规模以及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这样的成功就有迹可循了。

语言为体 兼容中外

北京语言大学的科研建设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得益于其明确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被该校党委书记李宇明概括为“大语言观”。

对此,张维佳解释道:“目前,北语在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群、"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先后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形成了语言为体,中外文化比翼齐飞、相互支撑,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换句话说,就是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作为科研建设的主体,兼顾“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

据了解,2001年,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在全国重点学科“十一五”建设成就考核评估中取得学科第一的优异成绩。

张维佳表示:“该学科现已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完整、年龄分布合理、人员精整、协作精神强的学术团队。应该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在学校总体科研建设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它在我国同类学科发展中也肩负着引领作用。”

并且,在中国语言文学方面,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文化与国际汉学学科群,全方位服务于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拥有博士授予权。同时,外国语言文学也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之一。在这两个一级学科和博士点的强大支撑下,北京语言大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说到这些优秀的科研成果,张维佳不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十一五"期间,学校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2293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获奖类别多,中青年学者主力军作用突显,50岁以下获奖者占到65%……可以说,北京语言大学的科研实力正处在一个新台阶上。”

“请进来”与“走出去”

2010年,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了第八届生成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到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当代认知科学之父乔姆斯基教授作主题演讲。

“此前,乔姆斯基教授不仅没来过中国,甚至没有到过亚洲,此次访华之旅也被认为是继罗素和杜威访问中国之后,最重量级的世界著名学者的访问和演讲活动。”张维佳说,把外面的大师请进来,是提升学校科研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渠道。

事实上,北京语言大学进行的大型国际交流一直备受瞩目。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以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约400位专家学者出席的盛况,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史上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此外还有汉语拼音教学国际研讨会、2009年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第16届中译法研讨会等都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要实现对话式的学术交流,不仅要谦虚地“请进来”,更要自信地“走出去”。

据张维佳介绍,“十一五”期间,学校有160人赴海外学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研修,并多次在哈佛、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上进行主题演讲。同时,该校还与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爱尔兰等国的知名大学均有研究项目的合作。

从这一进一出中,可以看到北京语言大学“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直接对话学术大师”的科研决心。

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已经制定完成了《北京语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2012-2020)》。张维佳向记者表示,北语将在继续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核心基地的基础上,将学校打造成为国家的语言学教育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战略研发中心,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思想库、资源库和人才库。

《中国科学报》 (2012-08-08 B2 动态)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