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北语 -> 正文

中国网:"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总决赛在北语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5-11-24  新闻来源:中国网 

              11月22日晚,来自非洲37个国家和全国30所高校的103名中非青年及近千名与会领导嘉宾与观众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体育馆,共同庆祝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与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主办的“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的圆满落幕。经过两个小时紧张激烈的角逐,由非洲赴华选手黑龙、在华非洲选手余赛亚和中国选手吴潇蕊组成的“勇攀巅峰队”最终摘得桂冠。

    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主席、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国务院参事、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包括其他高校的6位校领导在内的各非洲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代表及中信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传福先生共同出席了此次总决赛。此外,赛事组委会还邀请到了29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的34位使节莅临比赛现场,包括来自贝宁、布隆迪、尼日尔、索马里、津巴布韦的5位大使。

    本场总决赛的评委由中非问题研究专家李安山教授、中国文艺家、作家苏叔阳教授,中国文化专家方铭教授,来自喀麦隆的中非跨文化交流专家捷盖博士担任。

    总决赛在选手们的精彩亮相中拉开帷幕。在第一轮题为“中非情”的问答比赛中,非洲来华选手、中国选手和在华非洲选手们依次敏捷地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对中非之间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和中非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都了如指掌,驾轻就熟,将“中非情”的深挚和真诚表现得淋漓尽致。高手过招,扣人心弦,四组选手很快开始了第二轮的较量。这一次的主题是“心连心”,选手以组为单位,四组合作献上了一出新的“郑和下西洋”的情景剧,将中非交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现代的新名词相结合,既着重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如指南针、青花瓷等,又阐释了当代中国对“和”的理解,即“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世界和平”,赢得现场一阵又一阵掌声和喝彩声。

    第二轮比赛结束后,由现场的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一起评分,结合第一轮问答赛的得分,选出2组选手继续比赛。最终,“勇攀巅峰”队和“江左盟”队进入了最后一轮争夺冠军的对决,而“漫修丝”队和“无敌战队”遗憾离场。在欣赏了精彩的胡璇舞和“我的中非情缘”短片后,题为“青年志”的角逐正式上演。两组6名选手分别以“三十年后的我”为题,进行了2分钟命题式演讲。身为中非杰出青年的选手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了自己与中国结缘,与中国文化结缘的故事,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其中,“江左盟”队以一首《光辉岁月》将比赛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说出了现场所有人的心声。“勇攀巅峰”组结合当代中国提出的“文化自尊”,表达了自己未来对吸收中国文化精华以更好传播家乡文化的期待,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最终,“勇攀巅峰”组以1394分的高分,赢得了总冠军。

    决出冠军后,“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的闭幕式在捷盖与丁广泉先生的一段精彩的相声中拉开序幕。师徒二人合作默契,丁老师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铄,引来现场阵阵叫好。随后由部分中非参赛选手表演的节目“舞动中非情”点燃了全场的热情与激情。欢快明烈的非洲艺术与温婉柔美的中国传统的反差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本次比赛共决出个人奖3名,她们分别是来自加纳大学孔子学院的娜娜、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余赛亚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的刘思雨。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副主任夏建辉,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李旭航参赞,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鲁新为她们颁发获奖证书。团体二等奖3名,分别是“无敌战”队,“漫修丝”队以及“江左盟”队。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为她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团体一等奖的桂冠毫无疑问地被“勇攀巅峰”组摘得,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主席/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国务院参事、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共同为他们颁发冠军奖杯并与全体参赛选手合影留恋。

    “感知语言,了解文化;汉语是桥,中非是家。”此次“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在全场热烈的掌声和中非青年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今年12月,习主席将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作为此次峰会预热系列活动中的唯一一场教育文化界盛事,本次“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将为促进中非文化层面上的密切交往贡献力量,并为坚如磐石的中非友谊之桥注入新的活力。

http://news.china.com.cn/2015-11/23/content_37137394.htm?f=pad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