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北语 -> 正文

搜狐网:北语校长崔希亮:同意外语降分 赞成去行政化

发布时间:2014-01-10  新闻来源:搜狐网 

搜狐教育:您对今年外语降分这样的有什么看法?

  崔希亮:我完全同意外语降分。将来高考不考外语,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从某种意义来说,顺应了一些呼声,我们对母语教育太忽视了。我是学中文的,母语教育的确出现很多问题,因为文以载道,语文教育如果放松了会有很多问题。外语学到一定程度取决于母语水平高低,母语某种意义来说比任何外语都重要,但是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外语教育已经做得很好了。我刚才在论坛上讲了两个观点:一、我觉得英语不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可以不学的地步了,英语还要加强。只不过可以不在高考里体现。从小学到中学开始。因为现在有很多科技知识都是用英语写成的。但是只学英语是不够的,还要学其他语言,我们周边的很多语言也是很重要的,联合国里,我们的高级官员很少,因为你只懂英语不可以,你至少要懂两种语言及英语、法语;英语、俄语,所以我们现在教育提出孩子要提出两种外语,母语要好,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去年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是阿拉伯系学生,这个孩子在今年西班牙语比赛得二等奖。现在语言教育、尤其外语教育,应该从国家层面来说,布局上应该把语种面扩大一些,比如西班牙语、马来语、印第语、阿拉伯语、突厥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我觉得应该叫非通用语言。像马来语不小,有六亿人使用,印第语,印度那么大国家很多走在使用。从国家语言安全角度来说,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英语因为不管怎么说,现在仍然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语言,虽然我们希望汉语有一天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起码现在还不行。即使有一天汉语取而代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我们还是要学其他的语言,因为学一门语言可以打开一扇窗户。

  高考提高语文分数治标不治本

  搜狐教育:汉字是今年很热的主题,大家都在讨论汉字危机问题,像中国学生汉字听说读写能力在不断下降,语文提分肯定是没办法从根本上拯救汉语,您看来还有哪些渠道可以相对挽救一些?

  崔希亮:刚才清华附小校长讲了一个数据,我很吃惊,他是语文老师,原来小学语文课17个课时,现在降到6个课时,这种情况语文水平肯定要下降。所以从基础教育开始,应该加大母语的课时量,因为母语不仅仅是语言能力问题,我觉得是言文并重,后面不光是文,不光是文学还有文化,很多中国几千年来传下来的优良文化都在文里。所以不能减少。

  加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考两篇作文,注重实际应用能力,我觉得这个大方向是对的。因为说到底语文到最后的话要落实到应用能力上,包括文字能力。我们现在实际上母语能力下降,包括很多博士生写论文的时候都有很多语法和用词错误,是语文能力整体下降的现象。还有汉字认读能力下降,主要是现代键盘影响。这是我们没有什么办法的,如果要有办法怎么办?因为我们最近在研究现在多媒体教学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正面多还是负面多,45%以内多媒体是可以的,超过45%的多媒体对孩子只有负面影响,在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的同时别忘掉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我喜欢书法,我们学校也有书法研究所,书法艺术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在全世界除了阿拉伯文有数学艺术,其他语言没有书法形式,现在意识到写一手好字是多么重要,提倡写一手好字从小学开始,可以改变现在的状况。

  有人提母语面临危机,有些要被英语吞掉,我觉得没那么严重,毕竟我们有13亿人口使用,而且汉字有那么多经典需要我们继承,不可能一夜之间被消灭掉。但是汉字的能力退化,的确是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还是那句话,从小孩抓起。

  搜狐教育:说到多媒体今年《汉字听写大赛》不知道您看了没有,演变为一个文化现象,您觉得这样的节目是不是有利于汉字复兴?

  崔希亮: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应该利用它,比方说iPad、手机、电脑,完全可以利用它学汉字。然后来促进学生的汉字水平,那个节目开始的时候,因为策划人都是我的朋友,他们并没有想到有那么大影响力,后来实际情况影响这么大完全超乎想象,说明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是大学中文系,从本科读到博士都在北大,但是有些字我也不会。虽然我也书法,仍然会有提笔忘字,它敲了警钟让大家注意问题,但是只要认识到是一个问题就可以,我倒不悲观。

  http://learning.sohu.com/20131221/n392164959.shtml

111

111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