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蒂”是拍手式,“含香”是手屈一指式,“雨润”是气指式,“招蝶”是整袖式……富有诗意的名词,与专门的手势一一对应,是梅兰芳兰花指造型的精华。今天(6月13日)上午,由北京语言大学与梅兰芳纪念馆合作共建的梅兰芳艺术传承传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当天,“手舞艺术”梅派兰花指摄影展也对外展出。未来中心将建立文化传承工作坊,以促进学者、艺术家和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传承。
梅兰芳艺术传承传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北京语言大学在中华文化研究传承领域向更深层次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日,“手舞艺术——梅派兰花指”摄影展在北语开幕剪彩。摄影展共展出当代重新拍摄的梅派53式手势和1935年原版的照片,同时附有相关手势剧照和专家评价。
梅派艺术的核心魅力是“美”,特别是戏曲手势在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梅兰芳在戏曲旦角手势上的继承与革新,延伸了旦角表演的内涵和外延,一指一尖处倾泻出优雅、端庄的艺术风姿。1935年为了访苏的戏曲传播,梅兰芳的智囊团成员之一齐如山从众多的手势中提炼出53式兰花指造型,留下图文对照的珍贵原始资料,并为每个手势起了极富诗意与中国美感的名称,如“雨润、吐蕊、承露、挥芬、并蒂”等。这组照片终于使国内外观众、戏剧爱好者与研究者们破解了“梅兰芳的手”。但由于时间久远,很多照片已模糊不清。此次摄影展中,梅兰芳纪念馆重新挖掘和梳理梅派精美手势艺术,并对其来源做简要说明,将梅派兰花指的别样韵味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