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的那天,姜大珺老师骑车风尘仆仆赶来,繁忙的他刚刚还在工作的讨论中。未待坐稳,他便拿出一沓厚厚的稿纸,上面是他得知要采访后连夜赶出的一些汉语教学感触和经验。认真地回忆起在泰国的教学时光,姜老师显得语重心长。
2008年到2010年,姜大珺老师被外派到泰国北语曼谷学院担任对外汉语教师,并任中方院长。北语曼谷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在曼谷的分校,和孔子学院不同的是,他们进行的为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除了日常教学,姜老师作为负责人,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学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与不同的部门和机构进行接洽。这样的工作,比起单纯的老师,更像是战斗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前线指挥官”,姜老师也因此接触到更多的问题,在探索应对之策的过程中,对汉语教学也生出了更深的感悟。
主动推广 遍地开花
“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是要认清大背景,把握好方向。”姜老师说道。如今的汉语教学环境及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授汉语的模式、途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补充和发展。
相较于以前汉语学习或教学都是处于现实交流需要来说,现在人们学习汉语更多地是出于主观了解的愿望,很多汉语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在拥有很多华裔的泰国,大家对于祖辈植根的文化有强烈的保护和认同欲,这种需求更为明显,而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条件,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识也逐渐被唤醒。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这一趋势,在文化传播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要由语言作为媒介,不仅在国内扩大汉语教学的投资,更要走出国门去宣传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他说:“我很赞成现在国家不断扩大孔子学院等海外教学机构的做法,我们也一定要坚持‘遍地开花’的教学模式,把海外教学推广到更深更远,主动积极地宣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所有事情都必须先做才能发现实际问题,继而寻找方法进行改良,不能够因噎废食。”姜老师谈到,国内外对汉语教育的感触是不同的,远赴泰国的经历使他对对外汉语教育的感受更真切,也在第一线了解了日益扩大的“汉语热”。而今各级汉语教学机构规模在扩大,但国内外汉语教师资源却面临“冰火两重天”——国内饱和,国外稀缺。他希望通过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来进一步推进汉语的海外教学,推进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提高素养 文化先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放在文化中才能释放它的光芒。姜老师认为,在教学时,要适当增加文学课的比重。文学作品中包含了汉语独特的思维和艺术特征,把汉字语句放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其原语言场景,对于准确理解汉语的意思有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领导下,曼谷学院进行了课程与教材的调整和改革,增设了文学课及古代文化鉴赏课。
他指出,学习汉语不能格式化地造句,文学作品中拥有语言的精华,不乏华彩乐章,这样的学习才能为学生超凡运用汉语提供上升空间,并且触类旁通地掌握更多汉语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素养第一,技能第二”,在曼谷学院期间,姜老师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学院根据每个老师的才艺开设了不同的中华才艺课,姜老师本人就曾亲自教授学生书法。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前偏重于技能课而忽略对学生中华文化传授的局面。同时,姜老师也一直主张对外汉语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质”上提升对外汉语教育。
为传播中华文化,加深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曼谷学院还举办了诸如文化知识竞赛、中国文化讲座等活动,并和当地华裔以及其他居民一起,在国外过中秋、春节等节日,不仅增加了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激发了大家对汉语和中国的了解热情,有力推动了当地汉语教学的发展。
拓展教学 推向社会
“现在的汉语海外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孔子学院教育和学历教育。这些教育都是通过大学等教学机构来实现,以课堂教授为主要手段,受众群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要使得汉语推广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要在做好现时学校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将汉语教育从课堂转向社会,从正式转向民间。”姜老师如是说。
多多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交流活动,通过民间人士的交流打消文化疑虑,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如今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都日益扩大,政治论坛、商业活动和文化演出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汉语、汉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而普通民众间非正式的沟通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展现出很大的潜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要多多鼓励民间交流,促进社会民众间的非正式交往,形成新的汉语推广渠道。
“汉语教育发展迅速,我们必须改变大学独揽的模式,把交往交流推向全社会,”姜老师动容道,“但是随着中国文化不断推广并被接受,有一些言论便悄然而起,说中国有汉语传播沙文主义倾向。我们一定要驳斥这种说法,沙文主义是指贬低别族文化来太高自身文化,而我们只是拿出民族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与世界人民交流分享,我们的理念是中国的即是世界的,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人类的。文化无疆界,我们都要为世界文化的共荣以及全人类文明的共享做出贡献。”
作为一个“前线指挥官”,姜老师已经习惯了从大的方面思考问题,他顾虑全局,对国际汉语教育始终充满热忱。但同时,他也是一名普通的汉语老师,在教学细节上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姜老师形容自己的课堂“严肃活泼,团结紧张”,是灵活折中的教学氛围,他习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做个别指导,鼓励关爱学生。他会自学泰语,对比其和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继而告诉学生它们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明白有效。他说,工作这两年最难忘的是那些学生在课后给他送来生日蛋糕,会很感动,更重要的是看到他们从汉语文化中得到感悟,学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那一刻,会很欣慰。”
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前景,姜老师乐观而期待,对于那些为教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华文化的赴外汉语教师们,姜老师说,要把当初泰国北语曼谷学院建校八周年时他亲手写的诗赠予他们并与之共勉:
中华文明五千年 历尽沧海变桑田
伏羲炎黄垂圣义 仲尼杏坛举俊贤
后生励志从儒道 木铎声震天外天
华夏儿女多奇志 播学海外谱新篇

姜大珺老师在泰国北语曼谷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