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豹,这个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英语系研究生,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非洲一待就是两年,现在的他已经结束在西非国家马里的工作回到学校。两年中,同学们都羡慕朱向豹可以用双脚丈量别处的土地,领略神秘的异国风光,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他所面对的重重困难。而他则像一块坚稳的磐石,踏踏实实地在这条丰富多彩而又荆棘遍布的路上执着前行。
来自生活的考验
09年,朱向豹结束在埃及孔子学院的一年志愿教师生涯,回到北语。正打算重新适应学校生活的他这时听说了马里孔子学院的情况:条件艰苦,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志愿教师。当时的情况要求马里志愿教师符合三点要求,第一是要能吃苦,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当地的艰苦环境做斗争。第二是要会马里的官方语言——法语。第三则是最好有海外汉语推广经验。朱向豹想了想,就接下了这个任务。“我完全符合这些要求,而且在学校我是我们年级的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在关键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朱向豹这样回忆当初的决定。
但是,虽然已有了一年的海外生活经验,当地的环境还是给了初到马里的朱向豹一个下马威。“在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穷困。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崎岖不平的泥路。乞丐到处都是,他们无家可归,在大街上度日,一片破布,地当床,天为被。天气特别湿热,蚊虫猖獗,疟疾盛行。而且这里的物价高,蔬菜少,平时买蔬菜都需要‘抢’。这些真的是事先无法想象的。”
面对恶劣的环境,朱向豹的应对办法就是体育锻炼。“我喜欢跑步,一般一跑就是一万米。跑步对我的毅力,还有心态都有很大帮助。我觉得不管条件多艰苦,只要你的身体素质上去了,毅力提高了,再大的苦难也能克服。”
另外,虽然马里的官方语言是法语,但是许多当地人不说法语,他们的当地土语朱向豹基本听不懂。而且即使是会说法语的人也带有很浓重的非洲口音,孔子学院的学生中就有很多法语不好的,这些给朱向豹的工作带来无形的阻力。
来自工作的喜悦
从埃及到马里,朱向豹感觉目前埃及比马里学习汉语的热情要高,因为埃及毕竟还要发达一些,中埃交流更广一些。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间交流的增多,目前马里孔子学院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领域,除了在校的学生,主要就是与中国有合作项目的商人,以及准备到中国发展的人。不过因为马里贫困的现状,大部分学生接受的都是免费教育。而朱向豹在马里履行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在孔子课堂院长未就任的情况下,他一个人担当起看护整个学校的责任。这份异国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工作期间,朱向豹更是推陈出新,开展了“周末影院”、“吉尔邦节家访”、“师生友谊篮球赛”等活动,这在无形中不断拉近着当地学生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朱向豹更是擅长寓教于乐,在与学生一起首歌院里的香蕉时,他“趁机”教会了学生“香蕉”、“刀子”、“割”等词语,这种方式让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生气。
在马里教学期间,朱向豹总会被当地孩子们的淳朴与热情所打动。每到过节时孩子们还会邀请朱向豹到他们家中做客。“我教学生用‘有’字造句子,学生说‘我们有一位好老师’,然后告诉我,就是我。我当时就觉得付出再多都值了,那种喜悦难以表达。”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都成为朱向豹记忆深处珍贵的回忆。
“许多孩子缺吃少穿,喜欢跟别人要东西,又可爱又可怜。有时我们课间休息,有的孩子就走过来说喜欢我身上的T恤,当时真恨不得把我身边的东西都送给他们。平时上课我都会奖励表现出色的两个学生,送给他们一些小东西。我带过来好多中国结、筷子、手镯、香囊等等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全都发给他们,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就特别满足。”朱向豹的这些方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乐趣,更是变相地丰富着这些孩子的生活。作为一个老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能传递快乐,朱向豹用真心去做一个好老师,而且他成功地做到了。
来自精神的思考
除了生活上的艰苦,朱向豹还要面对精神上的寂寞。“决定去马里支教一年,也就意味着我要再次离开我的朋友、同学,独自一人生活。还意味着我比他们要晚一年毕业,回国后他们可能都已经离开学校,再难相见了。而他们其实一直是我力量的源泉,非常舍不得。”这样的别离可能才是朱向豹要面临的最大考验,环境的恶劣可以克服,精神的寂寞却如影随形。
在马里,开始时还有一个同事可以说说话,后来同事回国,只有朱向豹一个人继续看家护院,教授课程。“有时好几天都说不上一句完整的中国话。没事的时候我就看书,再有就是跟使馆的人交流。” 不过也就是这样的环境给了朱向豹一个平静的心态,他通过自己的双眼一点一滴地观察着这个异域社会,也在夜深人静时思考了许多许多。
他说:“很少有人会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人都是有惰性的。人只要下定了决心是可以克服这些弱点的。在马里的生活让我能更坦然地面对挫折。在这里我总会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才能让这里的人走出贫穷。不管自己的能力多大,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怀有对这个世界的爱,然后去帮助我们身边的人,一点点努力都是有用的。另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外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我更是代表着北语人的形象,所以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应该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两年的非洲孔子学院生涯,朱向豹觉得自己变得更坚强了。他真正地践行了海外汉语教师这个职业特殊的意义,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海外汉语推广事业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海外汉语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经历风雨艰辛,他说“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真心地付出了,收获的便不只是遍地桃李。每个海外汉语教师都是一座连接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