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她孤身一人来到北语,开始了她的英语外教的生涯。八年里她亲历着北京的变化也看到了北语的发展,作为北语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份子,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一点一滴改变着学生也改变着北语。她是Frieda Campbell,一个平凡却又不简单的外教老师。
从作家到老师
Frieda老师是一位看起来有点严肃的老师,她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学生最细微的错误。严谨认真是她留在学生心中最深的印象,但在和她交流之后感受最深的却是Frieda老师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Frieda老师讲到开心的地方便会手舞足蹈,讲到生气的地方会俏皮地吐舌头。当问及她为什么选择成为一位老师的时候,她挑着眉笑着对我说最开始的时候她其实想成为一个作家。
Frieda老师从小就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却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一整个暑假都只能去图书馆借阅读书。Frieda老师在阅读时常有批注的习惯,有时甚至会直接在书本上原文旁写上自己的想法。但Frieda老师的这个习惯却害苦了她的父亲,当父亲替她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多次因为在藏书上“乱涂乱画”被罚款。逐渐地,父亲开始引导她将自己阅读时的想法写在便签纸上,这样不仅可以让Frieda老师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也避免了罚款。现在Frieda老师在写作课上也经常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随时写在纸上。Frieda老师从小就在写作上显露出惊人的天分,二年级时就在哥哥的帮助下,像四年级学生一样进行写作和阅读。与此同时,她当时的任课老师也发现了她在写作上的天分,为了让她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天赋,当时的任课老师便让二年级的Frieda对班级上其他的6位同学进行辅导。这让Frieda老师早早地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这也在她心里播下了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长大以后,Frieda老师即使尝试了一些不同的工作,但却始终无法放弃她所热爱的“写作”和“教育”。
从美国到中国
Frieda老师同时拥有教育学博士、英语教育硕士、传播学学士和英国文学学士等学位。Frieda老师曾在社区中心教学,担任过大学的代理教授,在最终拿到博士学位后,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担任了8年的正式教授。丰富的教学经验让Frieda老师即使来到新的环境也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这也为她日后在中国的任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Frieda老师和中国的缘分起源自8年前的一次“奇遇”。8年前当她还在美国任教的时候时,她认识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当时Frieda老师所主讲的便是学生的写作。那位中国学生在Frieda老师的帮助下,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Frieda老师和那位中国学生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8年前的某一天那位中国学生突然对Frieda说:“Frieda,如果你去中国教书的话,你会得到更多的乐趣。”Frieda老师听完那位中国学生的话之后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试一试。于是她向北语投递了简历,很快她就收到了来自北语的任教邀请。2008年2月,Frieda老师来到北语,那也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她成为北语的一份子,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中国之旅。
来到中国之后让她印象最深的便是来自学生的热情帮助。“Frieda,你需要我们带你去哪里吗?”“Frieda,你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动物园吗?”这些句子是她刚来北京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她说她和她的学生们一起去过动物园、长城、颐和园、北海公园……她喜欢喧闹的五道口街头,满街商贩的景象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独特的中国印象让她感受到与美国完全不一样的城市氛围,她甚至还记得多年前那个在五道口街边的卖花妇女。Frieda老师有一种在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她相信所有的学生也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老师要做的便是发掘出那份独特。她说,中国学生比她想象中的更聪明,只要稍稍加以引导,有时候甚至能得到超出想象的成果。
从教学研究到教学方式
Frieda老师在美国致力于“辍学学生的未来”这一方面的研究,对青少年教育的深入研究让她在教学上更能深入理解与体会青少年的心理,因此她会更多地通过“引导学生主导课堂”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老师主导课堂”的授课方式。她说她更希望学生在她的课上能自由直接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当然,她也深深感受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Frieda老师认为,美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会开始询问他们对于某一问题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找出理由支持他们的想法,所以当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了。在西式教育中,老师几乎不会给出学生们标准答案。相对于标准答案,他们更倾向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过观察研究,Frieda老师发现,传统的中国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上有所欠缺,但也有不容掩盖的闪光点。中国学生扎实的基础使得他们在思考时只要稍加引导便可得之,对老师所教授的问题也能迅速地反应并举一反三,而且中国学生在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上也要远远超过外国学生。但Frieda老师也观察到很多中国学生对父母过于依赖,因此在独立性培养上的差异是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之间很大的不同。比如:有一些中国学生曾向Frieda老师倾诉烦恼,但她觉得这种时候学生需要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帮助。
正是中西学生的这些不同,使得Frieda老师决定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有时她也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中国学生相较于西方学生更为含蓄,而且她的全英文授课方式中国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有时同学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思并且羞于启齿,因此Frieda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速度调整自己的上课速度,并通过一些随堂笔记和提问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进而发挥出中国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采访中得知,明年6月Frieda老师将会结束在北语的任教回美国。八年与中国,与中国学生的亲密接触使她对这片土地和这儿的人民有了很深的理解和感情,她认为说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不如外国学生是有失公允的,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有着同样的可能性,她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于她自己未来的规划,她觉得自己回到美国后仍然会继续学习。在采访的最后她俏皮地笑着对我们说:“We should always have expectations before we dead,(我们无论何时都应该对未来抱有期待)。”
外教老师Frieda Camp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