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回想起来,会很想念这件事吧。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他们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刘佩芬马上就要毕业离开中国了,离开这个生活了一年半的校园,许多事情仍历历在目。
2014年9月,她从印尼来到北京语言大学。
在来北语之前,刘佩芬在印尼上过中文课,但是中文水平也仅限于简单的对话,只会说我想吃饭、我想喝水这样的日常短句,她曾与父亲一起去上海看过世博会,陪父亲走过广州、深圳、珠海。但是真正让她产生想来中国学习的念头,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刘佩芬毕业于亚洲顶尖财经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在学校主修市场营销,还修了双学位。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她发现公司一般会优先录取既会英语又会中文的应聘者。在一心想从事市场营销方面工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佩芬选择了来中国学习中文。考虑到北京良好的语言环境,她选择了北语。
一张灿烂的笑脸
佩芬是个喜欢“制造浪漫”的人,她喜欢看到大家开心的笑脸,身为班长,为同学和老师准备生日惊喜就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一坚持就是三个学期。佩芬给每个人准备的生日惊喜都不一样,在她眼里,最重要的是惊喜背后的浓浓情意。为了给自己任课老师一个特别的礼物,她找到了老师教过的上一届学生,拜托他们每个人举着一张纸拍照,在纸上写下对老师的祝福,所有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组成的图就是“亲爱的老师,HAPPY BIRTHDAY!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快乐!我们爱您!”速成班的学生毕业之后便各奔东西,找到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张生日祝福的照片背后,佩芬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但有心人总不会被辜负的。
最有创意的生日惊喜,莫过于给班主任的了。佩芬班主任生日的时候,正值全班一起去上海。佩芬与同学们提前买了蛋糕,老师生日的前一天在火车上替老师庆祝。第二天,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全班戴着老师长相的面具出现在老师面前唱生日歌,班主任感动不已,其他班的老师也被这个温馨热闹的场面打动了。佩芬说:“我们制造的惊喜会让别人开心,别人开心我们自己也会开心!”
爱浪漫,也爱旅行、爱摄影。虽然来中国时间不长,但她已经走过了小半个中国。翻看佩芬的照片,每一张都笑得那么灿烂,富有感染力。在中国,她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内蒙古,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和一碧如洗的天空,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境开阔了许多,从此开始了行走中国的旅程。她去吉林爬长白山,去河南看少林寺,去成都尝美食,去西藏看布达拉宫,去九寨沟赏美景,还去了西安、厦门,在离开中国之前她打算去黑龙江哈尔滨,看看晶莹剔透、冰雪包裹下的城市。
一个睿智的头脑
佩芬来到北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好好学汉语。在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之后,她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来华留学生”的称号,北语2015年上学期获得这个奖学金的只有两名留学生。在北语学习期间,她一直担任班长,从不迟到旷课,因此还获得了全勤奖。佩芬最后一个学期的班主任黄柏林老师给予她极高的评价: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聪明女孩。
佩芬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在学习中文的时候,她会很用心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中文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平时的观察,她觉得北语速成班视听说、看新闻的教学方法很好,常常有语言实践活动,非常有意思。在一个调研作业中,她运用市场营销的知识,分析来华留学生的构成、趋势,北语与其它学校的优劣势对比,对北语的招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她的用心和敏锐让老师赞叹不已。
一颗柔软的心
“佩芬在中国的一年半,我见证了她的成长。她学习用功,为人热情,做事执着,更可贵的是有一颗向善之心。”这是刘佩芬在北语第一学期的班主任韩梅老师对她的评价。
佩芬的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很丰富,除了学习之外,她一直都在参加志愿活动。佩芬来北语的第一年认识了一个同样热爱志愿活动的中国女生,在她的介绍邀请下,佩芬开始参加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还热情地邀请速成班的朋友们一起参加,也包括她的弟弟。
前两个学期的志愿活动她都是参与者,到了第三个学期,她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她在学期伊始就有了去帮助小朋友的想法。到了年末,每个班都要筹备一个节目或者活动,于是她向全班倡议进行义卖,然后用换得的钱去帮助小朋友。比起之前的设置情景、写剧本、录制视频,她觉得这样的活动更特别。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做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且这样也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所以最后我们决定要做一些慈善活动。”在选择帮助的对象时,不知道有哪些学校符合条件又可以接受这个活动,在网上搜索很久的佩芬他们始终难以做决定,这个时候她的班主任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替他们联系了学校。同时,他们的义卖准备活动也在积极开展。卖什么东西,义卖之后买什么,大家一起商量讨论,最终确定了五种义卖的商品,有糖果、巧克力、圣诞节的袜子、饼干和这些东西的套餐,分别给它们起名“甜蜜无比”“幸福之源”“嘘!秘密”“嘻嘻甜饼”“开心套餐”,佩芬班里的一位日本同学手绘了非常可爱的传单,他们拿着这些传单在九个速成班里挨着宣传。最终筹集到了七千多块钱,远远超出他们预想的两千。
筹到钱以后,佩芬和同学们为新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文具和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材, “我们希望选的这些文具,能够鼓励孩子们学习。虽然我们做的事,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全部需要,我们的行动微不足道,可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些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的好意吧。”分装文具既简单枯燥又容易出错,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一样的温暖,佩芬带领着同学们一遍遍的检查,力求零错误。
圣诞节那天,佩芬和她的同学一起去了新希望小学。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唱英文圣诞歌、做游戏,跟孩子们相处的短短几个小时里面,佩芬有很多的感触,“我们以后会想念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他们都是打工子弟,可能没有很多机会跟外国人交流,或许这是他们第一次跟留学生见面。他们很可爱,他们的态度都很积极,他们很开心地叫我们大哥哥、大姐姐。”
佩芬所在E班的教室后面黑板上,贴着孩子们送给志愿者的贺卡,这些小纸片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有的小朋友连“圣诞快乐”的“诞”字都写错了,但是这些有错别字的小纸片对佩芬他们这些速成班的学生来说,是一份份珍贵的情谊,是自己的付出被肯定的骄傲。“孩子们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平时很开心,但是他们可能从小就离开家,有的和父母分开,有个小朋友在卡片上写:‘大哥哥,大姐姐,祝你们早日回国。’然后我问我的老师,这是什么意思?他们不喜欢我们吗?希望我们快快回国吗?” 老师对她说:“他们都是外地打工者的孩子,他们的老家可能不是北京,很小就和父母分离,所以在他们看来回家是特别开心和幸福的事情。”听到老师的解释,佩芬有些难受,心里也有很大触动,正如老师所说的“他们心里没有国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她风风火火地走进了北语,也即将走出北语,她给北语留下的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也是一串串爽朗的笑声,还有“永远站在别人角度考虑”的态度。
刘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