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人物 -> 正文

阿依古丽: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

发布日期:2016-05-12  作者:咸俞灵 点击量:

  认识阿依古丽缘于中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2015年10月,由吉尔吉斯国际民族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的“‘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召开,正在北语攻读“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学位的吉尔吉斯姑娘阿依古丽也应邀参加。因为通晓汉语、俄语和吉尔吉斯语,她承担了一部分将这次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翻译成俄语并编辑成书的工作。研究界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的出生地是碎叶城,而碎叶城故址就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这次研讨会上就有相关内容的论文发表。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丝绸之路”中段,和中国相毗邻,与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路线图以后,中吉两国的交往更为密切。阿依古丽告诉我,她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李白了,吉尔吉斯人很喜欢李白,因为李白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自由、奔放的浪漫精神和吉尔吉斯的民族性格十分契合,读他的诗歌能引发吉尔吉斯人的情感共鸣。阿依古丽说:“如果真的考证出李白是在碎叶出生,我们吉尔吉斯人都会很高兴、很自豪。”

                    

中国是妈妈出生和生活过的国度

  阿依古丽高中毕业时原本打算读法律专业,但是报考吉尔吉斯人文大学时,很轻松地就考入了东方学院汉语系。陪同她考试的父亲说,看来我们就是和中国有缘分吧!原来,阿依古丽的母亲就是在中国的新疆出生,并生活到10岁才回到吉尔吉斯的。1916年,阿依古丽的外公才两岁,当时吉尔吉斯国内发生了战乱,为了躲避入伍,外公的父亲带着家人逃到了新疆的伊犁一带。到伊犁不久后,外公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当地的一个塔塔尔族人收养了外公,因此母亲就在新疆出生、长大。在母亲的记忆里,伊犁风景优美,童年总有很多漂亮的鲜花和好吃的水果,令她魂牵梦绕。没想到女儿长大后学了汉语,2009年又考入新疆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现在又来到北京,母亲重返出生地的梦想也就很容易实现了。“打算今年夏天带妈妈去新疆看看!”

  “自从选择了学习汉语,到现在没有一点儿的遗憾。”阿依古丽很肯定地说。2006年阿依古丽本科毕业后就当上了汉语老师,一年以后去了一家公司当翻译,2009至2011年在中国新疆师范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来到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重新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工作了两年后学校领导希望她继续进修,借着中国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的机会,来到北京,成为“小联合国”北语的一名成员。“我很幸运,也很幸福。”

  “‘新汉学计划’是培养高端汉语人才的新模式,希望你能成为未来的汉学家!”“只能是‘希望’吧!”年轻的阿依古丽谦逊地笑了。

                             

把北语模式带回吉尔吉斯

  2015年9月,阿依古丽当上了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中文系汉语与跨文化交流教研室的主任,对汉语教育从一种兴趣、职业上升为一种使命。来到北语,阿依古丽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师从李宇明教授。兼具学生和教师两种身份的她目标很明确:要把北语的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带回自己的大学,更好地发展吉尔吉斯的汉语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努力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阿依古丽在课堂上会很用心地观察和学习每一位老师如何上课,课余时间听了大量的学术讲座,还学习北语怎么样管理学生。“来了北语以后我感觉学校管理得很好,老师们对每个学生态度都很好,而且会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要求和培养计划,我们只要跟着这个要求和计划走就可以了。这个我也想带回我的学校。”

  提到喜欢的老师,阿依古丽首先特别感谢自己的导师李宇明教授,“导师的指导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李老师的研究总能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入手,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研究自己的母语语言规划政策。他在课堂上或者讲座中使我理解了每个人的研究或者工作都要推动社会和谐。他还把一种‘家国情怀’传递给我们,让我更爱自己的国家。”阿依古丽还提到了同为女性的江新老师,“她的课我每次都听,还听过她的讲座。”去年阿依古丽和江新老师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一个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江新老师作为专家受邀发言,她的学术观点得到与会多国专家的肯定和赞誉,这也使得同是来自北语的阿依古丽格外骄傲。

  在北语,除了上课、听讲座,阿依古丽还参与了汉办组织的教材编译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汉办的项目要求我们把面向吉尔吉斯大、中、小学的汉语教材翻译成吉尔吉斯语,其中由我翻译的《大学汉语》一二三四册已经出版并且在吉尔吉斯使用了,看到教材上自己的名字心里是很高兴的。特别是有时候在校园里看到学生抱着我翻译的《大学汉语》,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自己翻译的书有人需要,自己的生活就不是浪费的。”

 

自豪的孔子学院老师

  吉尔吉斯目前一共有3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全国也达到了17个,可以说孔子学院的设立对吉尔吉斯兴起“汉语热”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阿依古丽任职的孔子学院由国立民族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合办,是3所中最大的,有40余名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在此任教,两次被中国国家汉办评为“优秀孔子学院”。他们开设的汉语和中国文化培训班不仅吸引了学习汉语的在校学生,也吸引了一些社会民众,每个月来参加培训班的人都超过200人次。在这个培训班上,他们不仅能学习到功夫茶、剪纸、书法、国画等中国文化,汉语水平也能得到很大提高。“一般一个零起点的学员参加了我们的汉语班以后,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就能达到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2级甚至3级的水平,所以我们的毕业证书不是随便就能拿到的。”志愿者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他们指导的孔子学院学生多次参加“汉语桥”比赛,有两次获得了第三名,这也是让他们特别自豪的一件事儿。

  言谈间,阿依古丽对志愿者们充满了感激,不过,阿依古丽更想帮助自己的本土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而不是完全依赖志愿者。她未来的愿望,就是把在北语的所学带回去分享给本土的汉语老师。“现在在国立民族大学学汉语的学生有1400多人,整个国家中文系的学生有1万人,大部分大学都开设有中文系,所以竞争很激烈。只有提高师资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年轻的阿依古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作为教研室主任,阿依古丽的认真也感染着其他老师,“学校请有经验的中国老师给我们系的本土教师开设免费的培训课,一周要上三次课,而且是下班以后晚上上课,我们的老师尽管有家庭要照顾,都很忙,但还是很认真地参加培训,基本上是全勤。”说到这里,阿依古丽的自豪感再次溢于言表。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友谊的桥梁。只有有更多像阿依古丽这样认真和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汉语教师,吉尔吉斯人学习汉语才会更加便利,中吉之间的交往才能更加顺畅。李白的诗歌曾经让中吉两国人民心灵相通,阿依古丽以她的勤勉播撒汉语的种子,担当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一定会让中吉两国的友谊之树世代常青。

 

Копия 1518538_1380687395577925_3002282916285716138_o

阿依古丽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