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青松不老 牌戏人生——访傅惟慈教授

发布日期:2013-11-26  作者: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系刊《鹰语》杂志社 武彦来 点击量:

  傅惟慈教授,满族人,著名文学翻译家。曾用名傅韦,北京人,1923年生于哈尔滨。傅惟慈先后在辅仁大学、浙江大学(战时内迁贵州遵义)、北京大学攻读西方语言、文学。1950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

  采访傅教授是在一个略有冷意却依旧遮掩不住太阳光芒的下午,这样的下午与傅教授的人生也恰有几分相似与吻合。纵使在那样一个无情冷漠的年代,这位翻译大家仍旧坚持着对学术的探索,对生活的热忱,对爱情的忠贞,对生命的尊重,一如既往信奉着“不让年华虚度,年轻的时候努力多做些事,要对得起造物主给你的一切”的人生格言。

  虽天气已转凉,但是在这个傅教授居住的四根柏胡同的小院里仍能看到夏天被种满了各类花草的痕迹。院子简单整齐,物品摆放有序。站在大门处,往里面一望,整个屋子的格局便尽收眼底。傅老健朗的身体,清晰的思路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兴趣爱好给我们在座的各位晚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交谈在回忆和写作中兜兜转转,但又不仅限于过往之事,他对现在年轻人生活的关心甚至多过念旧。

  牌戏人生的缘由

  所谓“牌戏人生”这是傅教授在最近修订的一本新书的书名。“这个词来源于英国的一位政治家尼赫鲁”,傅教授解释道,“他把人生比作手里的牌,一个人手里的牌或好或坏都是别人给你的,这个人是造物主还是命运我们不需研究它,但如何把牌搭好有你一定的权利。尼赫鲁说的比较绝对,他说‘自己打好牌是自由的。’我给它做了一个适当的修正:打好自己的牌是有一定自由权的,因为人不可能有绝对自由。我认为这也逐渐地成为我人生的一个哲学: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利用自己手中的牌的优势,使我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傅老进一步说到,“我觉得我自己在语言方便有着一定的兴趣,我对德,俄,英这几门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兴趣。我这个人有不服输的劲,喜欢把东西刨根问底,我想这也是我在学术上取得一些成就的原因。你们现在正值年少时光,一定要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直坚持下去,这样才不枉废时光。”

  追逐学术的强者

  傅惟慈教授与翻译的情缘源自于对自由的渴望,傅教授的童年时代充斥着死亡,战争的气味。“我不愿沦为亡国奴”,是这样的一个不屈的信念使傅教授走上了翻译之路。对格莱厄姆•格林、毛姆、乔治•奥威尔尤为着迷的傅惟慈教授说做翻译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不是为了经济利益,也不是为了获得地位。“在我那个时代,弄不好就当右派了。我搞翻译是一种逃避,为了争取到某种自由。否则整天开会劳动,时日虚度。”也正是在这方面杰出的成就使其与北语结缘。谈起其在北语的经历,傅老抿了一口手中刚煮熟香醇的咖啡,回忆道:“在北语的日子很令人难忘,在北语有一位我的挚友,也是当时和我一起有过抗战经历的,可惜他已经去世了,那时候的人基本都已经不在了。”

  酷爱生活的典范

  熟悉傅教授的人都知道,傅教授对收集古钱币,摄影方面颇具建树。看了傅教授放在茶几上的风景、人文摄影作品后,不仅我们就连我校专业的摄影老师顾老师都赞叹不已。“我喜欢到处玩,到处跑。我的人生观就是,一切都是游戏,要寻找些乐趣。”傅教授的家简单却很别致,四周的墙壁上都是傅教授一家几辈的照片,有老伴与孙女的生活照,有孙女留学海外的毕业照,当然也还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安静的屋子里被这些照片充盈着,顿时感觉人情暖暖,亲情永恒。虽然傅老已年近百岁,但是他的兴趣爱好可谓与时俱进。“以前我只对古典音乐感兴趣,但是这两年却迷上了《中国好声音》,那rock唱的真够味,比起今年的这期,我还是更喜欢去年那期。”不仅在爱好方面,就连饮食上,傅教授的品味也出人意料。听傅老的女儿讲,傅老酷爱甜食,觉得现在的甜食都不够甜。当我们的谈话,接近下午2点左右时,傅教授的家人准备了丰富的下午茶。总总可见,这位老人对于生活的乐观心态和不懈追求。

  一个不屈的性格,一种不懈的追求,一份乐观的心态铸造了90岁依旧能够把玩生活的傅惟慈,这是一位有着令人敬仰的专业成就的翻译家,这更是一位有着令人羡艳的人生阅历的耄耋老人。衷心祝愿傅惟慈老人延年益寿,健康永驻。

 

分享到:

上一条:我的北语梦

下一条:愿为一只平凡的燕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