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语校级重大专项项目“后经典叙事学新著翻译与研究”开题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8-03-28  作者:高级翻译学院 点击量:

 

图片1

 

3月26日上午,2017校级重大专项项目“后经典叙事学新著翻译与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教五楼241会议室召开。北京大学周小仪教授、清华大学封宗信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海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吴平教授和王雅华教授,出席开题研讨会。项目组首席专家宁一中教授、项目组成员社科院外文所乔修峰副研究员、北语刘丹副教授参加了开题会,科研处王亮老师应邀出席开题会。会上,各位专家充分肯定该项目的研究价值及意义,他们各抒已见,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项目组首席专家宁一中教授介绍了介绍了“后经典叙事学新著翻译与研究”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点、研究团队成员、计划安排等情况。该项目从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概况和新著个案研究入手,拟进行4部后经典叙事理论的汉译工作,并以“后经典叙事学新著研究”为主题,进行后经典叙事理论的深入分析研究,力图向中外文学研究学界输入新的理论资源,推进中外文学界对后经典叙事理论的研究、吸收,在对后经典叙事理论内化的过程中丰富本土理论资源。该项目拟提供阐释文本的新视角,运用后经典叙事理论分析中外文本。

周小仪教授认为该项目极具研究价值,申丹教授主持的“未名译库”叙事理论翻译系列影响很大、引用率很高,而该项目是对“未名译库”一个及时且很有必要的补充,形成了叙事学理论良好的接续关系,意义重大。

封宗信教授认为“翻译+研究”的模式非常好,能够充分发挥译者同时担任研究者的优势。在具体论文写作中,要杜绝宽泛的书评,不要仅是浮于表面的介绍,而应该深入挖掘,进行独立的研究。希望研究中国文本,以体现足够的阐释力,关注叙事手法的创新性。

马海良教授认为该项目取材好、思路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整个研究团队素质、水平上乘。针对项目研究的推进,马海良教授建议以“文学叙事”为研究重点,明确研究目标;可以用开放式的视角扩大后叙事学经典文本的取材范围,形成规模效应;加强团队的研讨和交流,把握总体格局。

陈世丹教授认为该项目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创新性,他建议,首先,翻译完成后要明确研究方向、明确写什么样的分析论文,既兼具理论探索与小说文本分析,又重点关注文本中如何体现后经典的叙事模式,这样才能使项目更具实践意义;其次,要把握如何将后经典叙事理论与后现代小说文本研究的结合,把握小说文本中如何体现理论模型,这样才能同时有利于其他相关项目,相互促进,更有意义。应该将后经典叙事理论视为研究工具,进行文学实践批评。

吴平教授提出,该项目是提升北语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影响力的又一重要契机,应充分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力量,借鉴其他语种的研究经验,产出标志性成果。

王雅华教授强调了用后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文本分析的重要性,她认为“理论+文本”的研究模型可将重点集中于理论研究,以突出研究重点,在研究中反证理论,理论既是研究方法,同时也是研究重心。

北京语言大学自2012年开始设立校级重大专项项目,这类项目是目前学校资助力度最大的校级项目,旨在通过三至五年的培育,孵化产生国家级重大项目。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