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党委和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校发布的《北京语言大学延期开学工作方案》《中共北京语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统筹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通知》等诸多文件和通知以及相关会议中,都强调学校要在有效保证抗击疫情工作前提下,尽量正常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各教学科研单位要做好延期开学期间教学科研工作安排,高质量完成特殊时期的教学科研任务,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改革发展不松劲。抗疫以来,我校科研处的科研管理工作和广大教师的科研实践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科研管理人员争做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的坚强后盾
抗疫以来,科研处的科研管理人员从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提升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制定特殊时期的工作方案、修炼内功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做好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坚强后盾。
1. 传达通知,畅通信息
1月27日以来,科研处在数字北语“科研动态”版块共计发布科研相关通知12条,其中关于项目相关的10条,奖项申报相关的1条,科研绩效公示的1条。与项目相关的10条通知中,关于项目常规申报和选题征集的5条,关于项目申报或选题征集延期的4条,关于新增类别项目临时申报和选题征集的1条。通过发布这些正式通知以及在各种相关微信群的沟通和交流,科研处保证了这一时期信息渠道的畅通,主动及时地向广大教师传达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最新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
2. 发布倡议,鼓励动员
2月19日,科研处发布倡议书,对广大教师提出如下倡议:一、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学校的要求,少出门,不聚会,勤锻炼,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宅在家里作贡献;二、在上好网课、当好“主播”的同时,利用余暇和余力积极从事科研工作。或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或撰写论文,提出见解;或著书立说,静待付梓;或准备标书,打磨润饰。总之,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好这段宝贵的集中学习和研究的时间,潜心学术,使自己的科研水平再上新的台阶;三、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的研究和公共应急事件相结合,为抗击疫情提供学术上的支持,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倡议书的发布起到了激励广大教师潜心科研,提升自我学术水平的积极作用。
3. 保障服务,全面细致
从疫情开始,科研处科研管理人员秉承“科研不停、服务不止”的原则,通过邮件、微信、电话等信息化沟通方式为教师们提供全天候服务,及时回答教师们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教师们所遇到的困难。从2月19日开始,科研处采取“轮岗在校办公与居家办公”相结合方式为教师们提供科研服务。轮岗在校办公人员为教师们提供现场科研服务。科研处每周周末在科研主管领导微信群和科研秘书微信群公布下一周的轮岗值班安排,以方便教师们有针对性地联系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科研处全体员工竭诚为广大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科研服务与保障工作,尤其是在项目申报和选题征集方面,科研处在分析项目特点和支持重点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对重点单位、重点人的申报动员工作。
4. 制定方案,责任到人
根据学校抗疫期间的整体工作方案,科研处也制定了自己的《科研处防控期间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责任到人,具体到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照原定工作目标和计划扎实开展。
5. 完善制度,修炼内功
这段时间科研处认真加强管理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和规范、修订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如计划针对国家和教育部对科研管理的最新精神和要求、归纳总结学校科研发展中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全面梳理有关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各项制度,同时根据近几年学校科研绩效依循规则,制定《北京语言大学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绩效核算办法》等新办法。
广大教师争做居家科研的学术达人
抗疫以来,广大教师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为学生们上好网课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安排利用好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科研实践活动,为学校科研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1. 认真读书,潜心写作,著书立说
绝大部分教师不用扬鞭自奋蹄,充分利用居家抗疫这段特殊而宝贵的时间,认真阅读专业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并积极致力于论文或著作的撰写、各类书稿的翻译、教材的编撰等科研工作。据了解,有不少老师的论文已经完成并给杂志社投稿,有的甚至已得到用稿通知,即将刊发。此外,除了加强自身的科研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外,研究生导师们还认真指导、督促自己的学生认真上好网课,并要求研究生同学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争取早出成果。
2. 征求意见,打磨标书,筹划申报
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潜心科研项目的申报。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时间的推迟,等于给了大家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打磨润色自己的标书,于是有意申报的教师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向同行、业内专家和科研处工作人员咨询或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标书,努力使申报书更有竞争力,为项目的成功申报打下了坚实基础。
3. 结合专业,为抗击疫情贡献科研力量
还有部分教师充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以独有的方式积极投身抗疫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指导下,由我校语言资源高精尖中心主任李宇明教授倡议,一支来自北京、湖北、广州等地的语言专家和学者组成“战疫语言服务团”,日夜奋斗,制作并发布《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其中,我校杨尔弘、刘晓海、王莉宁、饶高琦、田列朋、赵运、徐欣路等师生为团队重要成员。“方言通”的微信版自上线以来访问人次已达2万8千次,音频播放次数约33万4千次。“方言通”及时帮助外地援鄂医疗队解决了医患沟通的方言障碍问题,诠释了北语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在抗疫战场上。
我校中华文化研究院孙海燕副教授主动发挥文化研究的特长,与“心智家园”网络课程平台合作,于2月14至19日在网上讲了六节“走出负面情绪,远离疾病困扰”的公益课程,让大家了解情绪对免疫系统的重要性、情绪与一些重要疾病的对应关系,如何走出负面情绪等内容,让大家看到情绪的重要,在疫情期间可以调节情绪,安定心绪,提高免疫力。截至目前,该公益课程转播了50多个微信群,受众达12000余人。从2月22日上午开始,孙海燕老师又在网上连续7天讲解“诗词中的生命智慧”,迄今已转播近40多个微信群,受众8000余人。
上述两个事例,正是我校教师在抗疫特殊时期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而进行科研创新的生动写照。
抗疫以来,我校科研的各项工作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都在按部就班、紧张有序地推进。我们相信,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疫情阴霾会尽早散去,我们也一定能圆满完成2020年既定的科研工作目标,为推进学校事业的整体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