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线上教学】师生团队群策群力,始终坚守学术阵地

发布日期:2020-03-21  作者:语言资源高精尖中心、信科学院 点击量:

又是一年春季学期开学的日子,只不过今年格外特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师如何利用直播平台,保质保量地开展线上教学;导师如何开展云端会议,适时给予学生科研和生活上的指引;师生团队如何群策群力,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学术阵地……面对这些问题,杨尔弘杨天麟老师研究团队与你分享他们的做法

线上教学,效果逼近线下

从传统课堂到如今的线上授课,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摆在了教师、助教和同学们的面前:教师看不到学生,难以获得实时反馈,如何保障授课的效果?脱离实地教学,如何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网络环境复杂,助教又如何应对在教学时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本学期两位教师了两门专业选修课——面向2017级信科院本科生的《文本内容计算》以及面向2019级硕士研究生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我们在课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我们在课程开始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两位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视频会议提前进行了讨论,设计编排了适用于在线教学的大纲、内容、实验和讲稿。决定采用学生参与感更强的直播方式进行授课,选用了Zoom云视频会议软件作为线上教学载体开课前一天,助教组织了所有学生进入线上教学课堂测试,确保每个人都能正常发言交流。两门课程的实验设计都是课程重点,学生需要在自己的电脑上配置编程环境,而教师和助教不可能像平时那样面对面一一指导。因此,助教在课前编写了针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配置教程,并对困难的部分制作了讲解视频。这些准备从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尽可能地提供了保障。

《文本内容计算》课程截图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截图

此外,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在上课时的参与感。同时,利用北语慕课、微信、网盘等平台课程讲稿、参考资料、作业要求等进行汇总,方便学生查看和下载。在上课时,学生同时可以在微信群里互动,向教师和助教提问。在遇到网络环境不稳定等突发情况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反馈。每次上课时,教师都会预留十分钟时间供学生交流互动,并解决学生关于课程学习和作业的问题。比如有同学反映离校时未带电脑,并且身处湖北无法购买新电脑。获悉这种情况后,我们帮助她使用平板电脑配置了云主机来代替电脑。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网络教学、在线会议等势必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和问题。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教师必须将课程本身的特点同特定的环境条件相结合,并且考虑学生的反馈和参与。这一切都促使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

居家科研,协作不逊平时

宅在家里做科研,受到环境、心态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效率难免受到影响。研究团队的督导、合作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2月10日起,两位老师和学生不断互动,学生每天更新日报,记录自己的工作进展。学生根据当前的研究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负责人,实现小组讨论和相互督促,负责人可以随时召集教师、小组成员进行线上讨论。

 

课题组共享协作平台

线上讨论同样也应用到了我们课题组的例行组会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将所有成员分成两个大组,每周召开一次线上组会,每次组会都有一个组的所有同学进行文献阅读与工作进展报告。师生的讨论交流,老师的点评、指导,会议系统提供的共享屏幕、成员随时举手发言等功能,宛如平时在学校面对面的组会。我们虽然身处于祖国各地,开着物理距离最远的组会,但良好的线上系统、用心的组织,使得我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组会中的学生工作汇报截图

宅居生活限制了我们穿梭讲堂的自由,但却创造了我们专心观看线上讲座的条件,国内外科研机构也纷纷推出多位学者的直播讲座、课程与经验分享,塑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在这一个多月的居家科研中,我们观看了多位学者在人工智能不同研究方向上的最新进展,从中汲取与我们研究任务相关的经验。除了研究进展外,很多学者还分享了他们的科研方法和心得体会,我们从中学习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科研题目以及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此外,我们还特意关注了用人工智能模拟、解读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和流行的讲座。网络上这些丰富的科研资源,给足了我们精神食粮。

 

2019年教师节课题组教师与部分同学合影留念

我们相信,疫情结束之日就在不远之时,那也正是我们再次相遇之际。在这段时间积累的经验也定会为今后教学、科研工作的推进提供更多的借鉴。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