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人民网承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的2020“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在郑州圆满落幕。10名进入决赛的选手在现场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汉字情缘,分享了他们的中国故事,阐述了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合”的理解。最终,北京语言大学新汉学博士欧力拔得头筹,荣获特等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马思莲获得二等奖。
本次大赛以“和合”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为主题,自今年10月16日线上开赛以来,吸引了数千名国际学生的踊跃参赛。比赛意在考察选手对中国汉字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外国选手在体悟“汉字”的博大精深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感受中国“和合”价值观中,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的中华文化基因。
获得特等奖的欧力来自喀麦隆,是北语语言智能专业的新汉学博士。谈到“我与汉字”的故事,欧力深情地说道:“今天作为一名新汉学的博士站在这个舞台上,我要感谢千千万万的汉语老师,是你们跨越千山万水,让汉字在世界每个角落生根发芽。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千千万万的欧力,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让汉字之花绽放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管理处倾力组织选手参赛,在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中,就知识问答、小视频展示、现场演讲等多个环节对选手进行了专业培训与指导,最终,欧力、马思莲两位同学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此外,北京语言大学积极组建包括赵菁副教授在内的专家团队参与研发汉字答题库内容,由李小丽副教授亲自带队指导欧力和马思莲前往河南参赛。
新汉学博士是北京语言大学承接的特色国际人才培养项目,截至目前,北语新汉学博士项目已招收培养50人,分别来自30个国家,包括埃及、巴基斯坦、白俄罗斯、保加利亚、贝宁、德国、俄罗斯、法国、斐济、古巴、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捷克、喀麦隆、罗马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摩尔多瓦、尼泊尔、葡萄牙、日本、泰国、乌克兰、西班牙、意大利、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资助领域包括政治、经济、金融、法律、教育、文化、艺术、传媒等方向。新汉学计划博士的加入,为北语注入一剂新鲜血液,带动北语留学生团队在学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对提升北语留学生的学术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一批新汉学博士成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更承担着培养友好国家优秀人才,向世界介绍和推广中华文化的任务,为配合我国外交大局和促进教育国际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杜迪
2015级喀麦隆新汉学博士——杜迪,北京语言大学校友总会今年4月曾专门撰文介绍,“他是非洲第一届大学师范类汉语专业的毕业生之一,第一批被喀麦隆中等教育部分配到中学教授汉语的本土教师之一,第一位被中国国家汉办录取成为孔子学院海外志愿者的非洲籍汉语教师,第一位被喀麦隆高等教育部录取为马鲁阿大学正式汉语教师的非洲籍汉语教师,第一位获得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奖学金的喀麦隆学生,第一位主编汉语教材的喀麦隆教师……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喀麦隆人杜迪拥有诸多‘标签’,他拥有历史、汉语两个学士学位,法律、汉语国际教育、汉英笔译三个硕士学位,不仅如此,2018年31岁的杜迪被喀麦隆总理任命为喀麦隆中教部汉语总督学,新的身份再次为他的人生加冕。”
高山
2015级埃及新汉学博士——高山,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独立撰写专著《“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二卷)》论文集中的埃及篇,参加全国第十六届计算语言学会议、第十八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the 9th International Corpus Linguistics Conference、The 3rd Asia Pacific Corpus Linguistics Conference、第十二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并有论文收录入会议论文集出版。三次申请学生科研项目且都顺利结项,2019年11月20日在“奋斗的我,最美的国”首届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表彰大会,荣获“学术之星”称号,并作为学生之星代表发言。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节目《快乐汉语》和《文明之旅》的录制等。
裴嘉骏
2016级葡萄牙新汉学博士——裴嘉骏,精通7国语言,在“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中获得银奖;2016年6月参加北京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辩论邀请赛作为北京语言大学辩论队成员并获得冠军;撰写《“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三卷)》论文集“葡萄牙”部分。
阮国偲
2016级越南新汉学博士——阮国偲,积极活跃,因教学成果显著,是当年唯一以硕士应届生身份获得新汉学博士奖学金的学生,学习期间参加各类比赛与学术活动,比如第一届京津冀地区东盟留学生汉语大赛、百国青年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大赛、第二届汉语教学技能研讨会(越南河内)和卓越教学技能研讨会(越南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