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北语举行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二十一讲“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挑战与管控”

发布日期:2019-11-15  作者:国际关系学院 点击量:

11月15日,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二十一讲“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挑战与管控”在教一楼701教室顺利举行。受邀出席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刘长敏教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美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研究。本次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以及中东欧研究中心合办,讲座由国际关系学院贾烈英院长主持,马方方教授出席了讲座。

讲座伊始,刘长敏教授向大家解读了自己对于本次讲座题目的理解,她指出,将中国周边安全作为单独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刘长敏教授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使中国在周边外交中发挥主动性、预防性,积极地谋划周边外交政策,去构建一个比较理想的周边环境。接下来,刘长敏教授通过三个方面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进行了详细解读。

刘长敏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她的总体判断。通过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比,刘长敏教授提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周边外交提出的新理念,即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从战略层面定位了中国周边安全,体现了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中国拥有14个陆上邻国和8个海上邻国,刘长敏教授认为,邻国多不是麻烦,差异性大却是麻烦。同时,核武器管控问题、毒品问题、人口偷渡问题等诸多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时存在于中国周边国家,这也对中国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随后,以海洋性大国和海陆性大国为例,刘长敏教授分析了传统大国的周边政策。刘长敏教授对周边安全形势做出了基本判断,她认为周边总体上稳定,和平有保障,但需要面对三道难题:一是“维稳”和“维权”的两难选择;二是周边邻国的不适与外交调试;三是大国对中国的疑虑与防范。

刘长敏教授还为大家分析了目前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友邻“近而不亲”。刘长敏教授提到了近年来周边部分国家对华舆情调查未有明显改观、越南2014年爆发大规模反华暴力事件、南海复杂的现状以及朝鲜逐渐改变对华态度等案例,她指出,在整个亚太地区,美国以其联盟体系对抗中国一己之力,这种对抗的不对等性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巨大挑战。第二,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相背离。第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介入。刘长敏教授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定为已经发生了从伙伴到对手的变化。2018年起,美国展开了“全政府对华战略”,提出了印太战略以期重塑地区安全,并深度介入了中国南海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

最后,刘长敏教授认为可以从四个维度加强中国周边地区的管控。第一,做好“一带一路”与周边安全的统筹工作。第二,双边对话与多边机制要灵活运用,将国家利益进行层次化与精细化的管理。第三,要进行战略较力与战略安抚的策略选择。第四,综合运用和平外交与实力外交。刘长敏教授总结道,目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高度重叠时期,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要“化危为机”,做好自己的事,才能赢得更好地发展。

讲座结束后,刘长敏教授和现场北语师生进行了互动,就中国与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的关系、西方对“一带一路”提出的质疑一一解答。刘长敏教授指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过于在意外界的恶意指责,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国。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北语的师生们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