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大使看世界”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在主楼南102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嘉宾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
驻中国办事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专家陈学锋博士,讲座主题是“走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与世界的儿童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本次讲座由中国联合国协会,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国际关系学院贾烈英院长主持座。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和国政、思政专业的研究生等近200名师生踊跃参与了讲座。
贾烈英院长首先感谢陈学锋博士莅临北语,他介绍说,陈博士曾任中国儿童活动中心主任,主持编写儿童权利培训手册,创办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政府、全国妇联等开展的婴幼儿家庭养育支持项目等。她经常受邀进行公开讲座、接受媒体的采访,并记录下有关中国为0-6岁儿童创造最优质生活所做的努力。陈女士对儿童早期教育事业表现出的活力和热情激励着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陈博士表示,十分开心能来到北语这样温暖的大课堂。

陈学锋专家是中国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术。讲座内容从四个方面展开。其间,穿插播放了两个儿基会记录短片,回顾历史,不忘初心、造福儿童;展望未来,保障儿童权利的实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一是儿基会的历史与使命。儿基会是联合国的永久机构之一,它成立于二战后的1946年,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地的孩子实现他们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基本权利。陈博士从儿基会的最初命名由来讲起:“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儿基会成立时是联合国的紧急救援组织,由于中英翻译的“小误会”,当时国人没有没有区分Fund 和Foundation,UN Children’s Fund就被称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然后,通过对《儿童权利公约》核心原则的解读,陈老师指出,儿基会的使命就是保护全世界儿童的权利。接着,她概述了儿基会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儿基会国家办公室的典型结构。
二是儿基会在中国。儿基会致力于中国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工作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儿基会通过项目领域模式,推动政府的认知,帮助中国政府制定在各地区提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国家计划。此外,儿基会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也有重要作用,如:在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的救灾工作中,儿基会为灾区儿童提供了相关物资及安全的活动场所,并积极协助解决灾区的医疗卫生和教育问题。儿童早期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基会将和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在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倡导和促进所有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是儿基会员工胜任力要求。陈博士就联合国的基本情况和任职要求、申请流程、儿基会驻华代表处就职与实习的相关情况做了基本介绍。具体地说,胜任力包括通用的基本胜任力和各岗位要求不同的功能性胜任力两种。要成为一名在联合国工作的“国际公务员”,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胜任能力和恰当的价值观,这些素质较难通过培训得到提高,因而是面试中最被看重的品质。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各类政策措施,鼓励中国公民参加国际组织,鼓励青年人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四是简要例举其它的国际组织。陈学锋老师从事与孩子相关的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她相信,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是推动文明和人类福祉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儿基会的团队里,她能够为改善儿童的福祉、尤其是为儿童早期提供更好的生活,贡献她最大的价值。

陈学锋博士的讲座形式生动,言辞幽默,氛围轻松活跃,同学们收获极大。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陈博士针对如何培养更多的中国国际公务员、青少年参与模联的意义、儿童雇佣军问题以及中国艾滋病儿童的成长等做出耐心解答。最后,陈学锋专家希望北语学子继续支持儿基会、继续关注中国儿基会的工作,为儿童权利的实现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