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北语学子聆听“名家领读经典”系列课程第八讲

发布时间:2017-12-11  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12月7日,“名家领读经典”系列课程第八讲也是本学期最后一讲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讲。主讲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书林老师为我们讲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反封锁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

图片1

 

刘老师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里的话作为开篇,引入了这一讲的主题。整个讲座内容分为五个模块:

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交往的理论:在这一模块里,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交往中的观点与理论,并介绍了毛泽东时代对世界交往一直保持着开放与支持的态度,没有辜负马克思的理论,我们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并没有犯任何对外交往政策上的错误。新中国面对西方的封锁,开创外交新局面:在这一时期内,我们看见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对和封锁的一系列行为,让新中国不得对外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相违背,所以新中国时期没有对外开放是帝国主义的责任,并不是共产党人的意愿。而相反的,党中央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战略决策,努力打开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维护国家主权的和平外交及与美、苏大国霸权主义的斗争:毛泽东带领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必要的斗争并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亚非拉的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新中国的外交做出了重大贡献。“乒乓外交”改变世界,打开外交新格局:新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支不结盟的力量,建立了主动对外交往新格局。以与美国的“乒乓外交”为开始,掀起了中国的建交高潮,并在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截至这一时期,毛泽东主席已经为新中国对外开放铺好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就是邓小平在毛主席的基础上大显身手,带领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和走向社会主义强国之路: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放沿海地带,接着开放沿江地带,一步步地贯彻对外开放的战略,让中国走向世界。

目光回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历史时代开始了,中国显示出要在国际舞台承担更多责任的意愿,并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