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陆和港澳台语文交流指明了方向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语文出版社原社长 李行健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对做好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语文交流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国家语委和有关部门领导支持的《中华语文词典》编纂等工作,就是为两岸沟通交流和国家完全统一在语文方面提供具体有力的支撑。编好《中华语文词典》,必将加快两岸语文差异由歧异到化同的进程。语言的差异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发现,也只有在深化交流中才能确定差异、准确理解差异,从而找出化异为同的办法。《中华语文词典》的编纂正是化解两岸语文差异的工具和桥梁。语文差异也只有通过《中华语文词典》才能具体地展现在两岸民众面前,才能在交流中相互对照,消除误解。也正是在这种沟通交流中,两岸民众对差异才能做出比较和选择,从而达到化异为同的目的。
从现实看,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语文差异,对相互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碍。但是从民族语言的历史发展看,它们产生于各自隔绝的不同社区,都是汉语中新生的因素。因此,它们都分别为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社会服务,为语文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都是汉语中的可贵资源。语言作为社会的重要交际工具,必将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中华语文词典》的编写,不仅要反映差异,还要注意到两岸语言生活中和谐相融的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两岸和平发展,从而最终达到完全统一开辟了康庄大道。两岸进行和平谈判、签订和平协议,是两岸由经济交流到政治协商的必然途径。在十八大关于两岸和平发展方针精神的指引下,必将实现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同胞百年来祖国完全统一的愿望。语文工作者应该有很大的迫切感,努力做好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语文交流工作。
一是整合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语言,不仅要有统一的书面语,还要有一致的口语。继续做好促进普及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工作,大陆更应加大力度,早日完成推普任务,使全民族和整个国家达到“语同音”的境地。
二是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应逐步完全达到“书同文”的水平。当前主要是简体字和繁体字不统一的问题。一方面要促进繁简由之过渡到统一,但要在文字未统一前,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应共同寻找“书同文”的途径,同时抓紧搞好繁简自动转化的问题。在搞好“书同文”、“语同音”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到“词同义”,即不管在口语或书面语中,同一词形应该达到意义一致。
三是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共同搞好汉语在世界的推广传播工作,合作编写教材,共同培训师资,分享教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加大推广的力度,使推广传播工作取得更可观的成绩。这必将极大地增强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使中华民族的崛起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