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史钩沉 -> 正文

梧桐叶落雁初归——记罗马尼亚大使一家母校北语之行

发布日期:2012-06-07  作者:沈圳 石筱 林舒茵 点击量:

20101013,一个普通的秋日,我们在北语梧桐夹道的主路上和他们乘坐的电瓶车擦肩而过,然后在主楼前才近距离地见到了这来自罗马尼亚的一家人。岳父是前任驻华大使,女婿是现任驻华大使,这个罗马尼亚“外交家庭”与中国、与北语有着不解之缘。

前任大使罗明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是罗马尼亚全国掌握汉语的最早的前五人之一。七十年代的时候他又多次来到中国,并于19911994年期间担任驻华大使,在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阵痛的中华大地上,见证了着伟大历程的豪迈起航;而他的女婿伊斯蒂奇瓦亚则是从2002年起任驻华大使至今(如今已处于第二任期),他见证了中国清晰而坚定的迈向大国之路的脚步。伊斯蒂瓦亚和夫人达迪阿娜(现任罗马尼亚驻华使馆文化参赞)也都曾就学于北语,这次一家人回访母校,乐融融且心切切。他们在秋日美丽的校园里参观游览,也接见了现在我校就读的罗马尼亚留学生,我们的采访虽然简短,但收获却是沉甸甸的。

“外交不仅仅是那些风云人物的事情,更和每个普通人都有关系”

我们向前任大使罗明问起对外交工作的看法时,他说:“当国家之间是处在战争这种非正常关系时,外交就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甚至可以说是首要手段之一。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可以由外交工作来推动。外交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不仅仅是那些风云人物的事情,更是和每个普通人都有关系。举个例子,对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工人,祖国政治是否稳定、国际环境是否有益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商品和原料价格受到国外势力影响的程度,这些都是由外交工作起着重要作,而这些都在影响着一个普通工人的工作成果、工资水平、生活质量。对于像你这样的大学生或者在罗马尼亚种田的农民,道理也是一样。”

担任驻华大使期间,发生过许多令罗明难忘的事。70年代的时候,罗马尼亚是华沙条约和互经会(经济互助会)的成员。当时苏联要求其他签约国家都遵守一些主要由苏联制定的条例,但是有些条例是会有损别的条约国主权的,面对苏联强大的压力和主权损害矛盾,罗马尼亚政府拿不定主意。

正好当时罗马尼亚领导人到中国访问,见到了毛主席,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毛主席立即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这是国家之间交流的原则,毛主席表示中国支持罗马尼亚坚持原则、捍卫国家独立自主权。在中国的支持下,罗马尼亚最终没有去屈从苏联的要求而是选择了独立自主、保护本国利益的做法。这件事深深印在罗明大使的脑海中,毛主席的见识和风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罗明眼里,毛主席非常伟大,70年代的另一件事也同样让他至今感动不已,当时罗马尼亚发水灾,罗马尼亚政府向中国请求援助,毛主席在听取了介绍后,大笔一挥,就在提交的原定援助金额后添上了一个零。

罗明与好几位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接触,他纯正的汉语得到过朱德总司令的夸赞,他还曾做过邓小平的翻译,对于邓小平,他同样怀有敬意。在他眼里,邓小平确实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很高兴自己能够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罗马尼亚也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特别希望能够从中国的成功中获得经验。

罗明大使回忆起当年邓小平的时候,说他个子不高,但非常和蔼,讲话很有条理,也很博学。当年邓小平访罗期间他作为翻译陪同。时至今日,记忆犹新。当时他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外出,邓小平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再次来中国的时候,一见面,邓小平就亲切地说:“老朋友,又见面了!”

“孔子学院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语言的机构,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

现任大使伊斯蒂奇瓦亚关注更多的是中罗两国的时事,尤其是与北语密切相关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

目前罗马尼亚已经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锡比乌孔子学院和巴贝什—博尧伊大学孔子学院。大使说:“三年前,罗马尼亚第一所孔子学院(锡比乌)刚刚建立就有2000多人报名,在罗马尼亚特别是罗马尼亚年轻人中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家都非常热情,尽管当时很多人低估了汉语学习对于罗马尼亚人的难度。不少人因为学习的困难中途退出了,但是这样的学习热情也说明了罗马尼亚人对了解中国的向往。现在,越来越多的罗马尼亚人对中国感兴趣,有想要学习汉语的愿望,罗马尼亚现已有两所孔子学院,据我所知还有更多孔子学院正在筹备当中。”

伊斯蒂奇瓦亚大使认为,中国现在是大国了,不仅仅有着广阔的疆土,国际地位也比他岳父做大使时提升了很多。在他任大使期间,中国办了几件成功的大事,奥运会和世博会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更多不熟悉中国的人产生了了解中国的想法,孔子学院就适时诞生了,它不仅仅教外国人汉语,世界更可以从这里了解中国——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对罗马尼亚人来说,孔子学院是能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同时提供给他们关于中国的咨询,能够帮助他们解答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疑惑,就像是对罗马尼亚人民敞开的一扇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大使这样说道。

然而这些还不够,伊斯蒂奇瓦亚大使认为孔子学院学员应该在中罗两国的友好交流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孔子学院帮助他们学习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这能够让更多的罗马尼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他们才会对中国产生感情,才会想要去和中国人交流。他感慨到:“现在的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强大了!我在北京这几年,这个城市的变化让我吃惊。我相信更多的罗马尼亚年轻人会像你们学校的这些留学生一样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

“我们家的中国情结一定会永远传递下去!”

前任大使罗明的儿女都是在中国出生的,他们的幼年也是在中国度过,他和夫人、女儿又都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明夫人说:“由于我和她父亲的缘故,他们年幼时接触到中国文化也比较多。在罗马尼亚上完中学后,他们就决定回到中国来学习。我的女儿选择了学习历史,我的儿子罗阳在北京语言大学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他现在在罗马尼亚的广播机构工作,还曾经主持过一个他本人的教汉语的节目,他对中国、对北京语言大学呃感情都很深。”

罗明夫人是学历史的,对文物很有了解,对于现在中国社会发展和保护文物的矛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她说这个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现在都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因为中国在发展之中,这个矛盾激烈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在伦敦,保留完好的老城区也只有一小片而已。现在国际商很多人批评北京不该拆掉城墙和城内的四合院,可是发展就必须有所牺牲。尽管中国损失掉了一些,但是从全球来讲,中国现有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也算是非常多的了。罗马发掘古城遗址,他们就用玻璃把地下遗址和地上建筑隔离开来,你走在上面就可以看到脚下的文物古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她非常敬佩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同时希望我们自己也能珍惜和保护它。

前任大使夫妇的儿女、女婿都已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两个孙女(罗阳的女儿)现在还小,仍住在罗马尼亚,但是她们都说一定要来中国学习汉语。

在结束对北语的访问之行后,我们目送她们离开,大使先生还特意打开车窗,对我们再次挥手。带着重回母校的温暖和召回的种种记忆,车子慢慢驶出视线……即使相隔再远,依旧丝丝牵连。梧桐叶落雁初归,故地重游弥足珍贵!这个特殊的罗马尼亚外交家庭的中国情结一定会永远传递下去!

《北语校友》第2期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