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依托我国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教师教育学院汉语教育教研室举办“北语本科汉教专业培养成效与问题”主题教研会,会上由张黎教授做《北语汉教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与问题——基于对毕业生的调查》主题报告,分享深挖北语多年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得出的宝贵发现和思考。此次教研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开展的形式,教院汉语教育教研室成员线下参与会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中来自兄弟院校的教师同仁以线上形式参会。各位老师在会上热烈探讨了本科汉教专业的毕业生培养成效问题,并形成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策略建议。
张黎老师基于对1987—2018年间的北京语言大学(北语)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97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包括就业与深造)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北语本科汉教专业毕业生深造比例高、就业领域与专业的关联较强;外语和语言学专业知识对本科汉教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有重要帮助;北语本科汉教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突出,尤其在国际视野、多元文化意识、外语技能、语言学专业能力等方面极具优势,广受就业单位好评。未来,北语本科汉教专业将继续致力于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设计、加强汉语教学实践实习,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基于张黎老师的分享,线上线下参与会议的老师围绕专业培养和育人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其中:杨玉玲老师着重强调北语本科汉教专业毕业生在勤奋度、学习态度和学风上的表现受到罗德岛大学等合作院校的高度肯定;余蓝老师认为毕业生去向和育人成效是学科发展中的重要话题,建议在本年度即将召开的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联席会上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研讨;于天昱老师提出了本专业中教育学课程位置的探讨,基于集体研讨,建议通过已有课程教学、教材使用等多种途径来凸显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较快建立专业认识和价值认同;线上参会的冯伟娟老师和李敏老师分别提出了汉教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低、疫情之下学生教学实践机会较少等棘手问题,对此张黎老师强调要注重学生能力、学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本专业的通用知识和思维逻辑迁移到多种工作场景之中。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流程,对本专业及其就业前景建立比较全面的认识。李胜梅老师也指出,尽管在疫情之下留学生来华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对于本科汉教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机会依然是有很多的,鼓励学生了解校内的课程、平台等资源以及校外的各种实践机会等。
会议最后,郭睿老师结合集体研讨的内容,归纳总结了北语本科汉教专业人才培养的六条可行策略:第一,尝试分层培养。对本科高年级学生设置课程模块,结合深造、就业、跨专业就业等去向意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形成菜单式弹性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第二,增加微型课程等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增加专业培养的灵活性;第三,在学院官网上增加“校友风采”栏目,收集展示往届生毕业信息,以便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未来去向的参考和指导;第四,2022年北语最新版本的汉教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增设了中文写作课,建议在本科生写作锻炼中要兼顾社会需要的各种应用文体和论文写作;第五,利用本科教材建设的机会,探讨各门课程体现汉语教学特点的空间和内容,并切实在教材和教学上体现出来;第六,从2020年起,北语已为学生联系提供了美国罗德岛大学、西密歇根大学、明德大学、中国侨联、华文教育基金会等多处汉语教学实习实践机会,未来建议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汉语教学观摩和实践机会。
本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组织的教研会有助于切实提升北语本科汉教专业的育人实效,加深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研讨,为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培养更高质量的生力军。
(责编:王隽毅、付劲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