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党委结合专业特色,创新学习模式,组织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史等专业的研究生党员和相关教工支部一起选取二十大报告中出现的古语词,进行解读阐释,学研结合,入脑入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报告中的古语词,体现了中国人民“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蕴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智慧。文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与优势,将理论学习、支部建设与专业能力提升充分结合,以二十大报告古语词自学解读系列活动推动贯彻学习走深走实。
古语词自学解读系列活动,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的必然选择。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高校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持续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将理论精髓融入三全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如盐浸润青年学生思想。古语词自学解读系列活动,是实践“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有力尝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必然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需要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将理论学习与青年教育培养工作实际相结合。古语词自学解读系列活动,是激发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的必然行动。文学院党委结合学科特点、创新学习模式,促进基层党支部的融合与互动,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
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基层党建+传统文化”学习模式
鼓励党员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中汲取营养,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支部日常活动中。党支部从二十大报告中选取了蕴含治国理政思想智慧的14个古语词进行深入研讨,通过挖掘古语词的原典和内涵,对古语词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促进联合共建,搭建“学生支部+教工支部”党建模式
采取师生联动,互学互进的活动模式,师生党员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文字文献研究生党支部的同学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对古语词进行文献检索和原典溯源;古代文学中国史研究生党支部的同学们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对古语词的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教师党员们则对同学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强化实践方式,突出“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典型模式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对二十大报告中的古语词分别从原典追溯、词语释义、延伸解读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典型模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专业知识角度出发,挖掘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核。
通过撰稿的过程,师生党员交流学习,切实提升了思想认识。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工第三党支部侯文华教授认为通过此次活动,党建和学习一举两得,师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共同提升。参与学生也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许多来自典籍的古语词,通过支部的共同学习,大家了解了“踔厉奋发”等词语的典籍出处,理解了其时代内涵,在过程中切实明白了党的理论、理念的学习与自身的专业学习并不是分割开来的,明晰了未来结合专业特色,大力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助力文化自信建设的目标。多名党员通过此次活动切实体会到了作为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子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古语词自学解读”是文学院党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切口,初步实现了以传统文化激发党建创新活力双向驱动的良好效果,构建了特色学习创新品牌。在北语文学院公众号上刊载14期学习文章,覆盖本学院所有党员,在校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责编:王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