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首届青年学者工作坊举行

发布日期:2023-06-22  作者:国际关系学院 点击量:

为促进国际政治学科建设,强化学术交流,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首届青年学者工作坊于617日在北京语言大学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的主题是“国际制度与规范研究:新角度与新思考”,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永辉教授,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秋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董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宋伟教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凌胜利教授、学会常务理事王为民、白云真老师,中国社会科学网李想老师,以及北语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校内外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线上参会师生有几十人。

本次青年学者工作坊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马方方主持。

会议伊始,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永辉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秋生分别致开幕辞。

李永辉教授提到,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和教师提供科研与教学服务。自成立以来,学会就致力于开展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和征文比赛等相关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次青年学者工作坊是对原有工作的创新和突破,将为国际政治研究交流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

王秋生书记表示,本次活动恰逢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意义重大,他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师生在酷暑时节,参加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交流学习,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第二部分为主题对话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有三组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主题研究分享,每组有两名主讲嘉宾,一名点评嘉宾。

在第一组对话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副院长刘铁娃老师从国际组织数据库建设切入,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国际组织的功能、类型以及学科领域下的热点问题进行数据库搭建,着重分享了相关工作步骤,并在最后还提出展望,希望探寻教育类的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胡王云老师以“刻意为之的国际制度‘碎片化’:四类治理模式的竞合及其影响”为主题进行汇报,详细阐述了刻意为之的“碎片化”所具有的五个特点、分析了联合国气候治理的趋势、机遇和挑战、列举并分析了四种治理模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最后,胡老师指出中国应如何从战略层面参与治理、发挥自身影响力。

在本组点评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宋伟教授充分肯定了两位主讲人分享的丰富研究内容,并分别进行了点评。宋伟教授指出,刘铁娃老师对国际组织影响力的研究十分深入,信息量和工程量巨大,对我国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参与具有高度政策价值。在学理意义上,可以继续从国际组织影响力的根源、中国主导创建的国际组织应如何借鉴、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这三个角度深入挖掘。而胡王云老师所提出的国际制度的“碎片化”及四类治理模式独具新意,有诸多闪光之处,宋伟教授予以高度评价,并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国际制度与规范的设计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在未来的研究中要更加重视从规范性角度介入提出中国方案。

在第二组对话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莲莲认为,对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最后出路应当是跳出权力政治,将大国视为全球治理的主体。她明确指出,目前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提出的很多概念没有系统化,也没有建构变量关系,因此作为大国想要持续推进多边主义,应当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和理论基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宋亦明以“国际制度复杂性”为主题进行汇报,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了对于国际制度的研究变迁;详细介绍了国际制度复杂性研究内容,即国际制度之间的关系、国际制度复杂性的成因、国际制度复杂性的影响;分析了国际制度复杂性的议程陷阱。最后,他还介绍了目前学者超越国际制度复杂性的研究。

在本组点评环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凌胜利教授对两位主讲人的研究意义与价值表示高度赞同,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见解。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两国围绕国际制度、国际规范、全球治理领域的诸多议题展开了激烈争夺,这一态势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大国竞争。凌教授指出,对于中美全球治理方案的比较研究要从样本选择、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细致考虑。而中国作为全球治理参与的后来者,要更多去考虑如何在现有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做出持续稳定的制度供给,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参与能力水平,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第三组对话中,牛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院黄宇韬的发言围绕国际规范研究趋势展开,他指出,规范研究发展历程离不开社会化、本地化和争论这三个关键词,之后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解读。除此之外,他还详细阐释了“布尔迪厄理论”,对中国方案如何在国际上提升吸引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今后研究带来启发。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张豫洁以“国际制度与国际规范”为主题进行汇报,介绍了国际规范研究的起源、分析了国际规范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推广并在国家间内化。她提出了为什么不同规范扩散效果不同的问题并进行回答。最后,报告通过分析“保护的责任”、“气候治理”等具体案例,对国际规范领域传统概念做出了革新。

在本组点评环节,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马方方教授指出两位主讲人的分享极具启发意义。她认为,国际规范研究的深入为我们理解国际制度变迁和大国权力竞争背后的推动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中美之间的博弈实际上就体现为一种制度竞争,而中国也正需要通过实践探索出独具优势外交理念和主张,并推动其为国际社会所接纳,这将有利于促进国际秩序实现和平稳定的变迁。作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者,我们应该为国际制度和规范建设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会议第三部分为问题互动环节,白云真、王为民、刘华平、金威、方圆圆、刘舒天、李明奇、董川、冷鸿基、毛绿萱博士、王越博士等老师,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评议,并针对国际制度和规范研究、大国权力竞争、国际舆论传播等内容提出了诸多困惑和疑问。各主讲嘉宾分别予以回应解答,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会议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致闭幕辞。贾烈英教授首先代表北语国关学院向与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的支持,更离不开现场及线上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他寄语学界广大青年学者能够在未来国际政治相关研究中取得新突破,并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并推动北语国关学院的发展迈上新台阶。至此,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首届青年学者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

(责编:付劲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