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北京语言大学“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第二届学员开班仪式暨名师讲坛第十一讲顺利举行。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施家炜、教务处副处长刘宝霞出席活动并讲话。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孝强主持了开班仪式。
施家炜院长和刘宝霞副处长指出,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是国家培养基础学科卓越人才的重要平台与创新举措,承载着国家的深切厚望。“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是语言类高校中唯一获批的拔尖基地,也是唯一以“中文国际传播”为名的基地,所有学员都肩负着庄严的使命,这也是北京语言大学所承担的使命。基地以中国语言文学为依托,以卓越国际中文教师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语言认知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凸显中外融通、古今融通、学科融通的拔尖人才培养格局,以育人体系的八个“一”打造拔尖人才培养新体系。两位老师对学员们寄予了极高的期待,希望大家树立远大目标,充分利用基地的宝贵资源,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未来能够肩负中华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与全球传播重任的卓越人才。
开班仪式后,张廷银教授为学员们做了题为“后三国背景下的文化担当——李密《陈情表》的另一种解读”的学术讲座,这也是本学期基地班荣誉课程《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专题》的首场报告。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张廷银教授介绍了李密《陈情表》写作动机的另一种解释及可能的原因,并分析了其写作目的以及《陈情表》成为典范的机缘。他聚焦于时代背景,从李密的个人背景、时代文化、政治背景和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张教授认为,李密写《陈情表》并非仅仅是为了表达孝道,更重要的是要承担当时国家文化的责任。他指出,三国纷争不仅仅是政治、军事和经济较量,也是文化叫板。通过这篇奏折,李密达到了自身的目的,同时时任君主也达到了彰显自身统治开明的目的,君臣双赢,联袂同乐。
最后,张廷银教授指出,李密能通过《陈情表》达成目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给予我们启示:进行文学文化研究,要注重文本细读与知人论诗、知世论诗,遵从经典但不能盲从,从文本的“矛盾”与“不可解处”入手进行思考,关注主角与时代背景的交融与互动,同时也要充分照应常识,回归本位,且要兼顾易代之际文人的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等宏观知识。
张廷银教授的精彩讲解赢得了学员们的热烈掌声,同学们收获颇丰。张教授的授课不仅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展现了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为同学们理解《陈情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深入了解西晋时期政治文化等情况的契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后三国时代的历史文化,激起同学们对有关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责编:王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