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随着最后一次篆刻课程的结束,由我校离退休教师董原老师开设的北语二期篆刻班顺利结业。本期篆刻班共分为八次课,内容包括篆书篆刻基本知识的讲解、篆刻印稿的设计、阴文阳文篆刻的研习、名家篆刻的模仿等等。

篆刻班东琉璃厂采购合影
开课之初,董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研习篆刻的心得,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篆书与篆刻的奥妙:篆书与篆刻,简单地说,篆书是用笔在纸上书写篆字,篆刻是用刻刀在石质印材上刻篆字。篆书是篆刻的基础,学习治印必先识篆,继而写篆,然后才是刻篆。刻篆也是“写”篆,用刀不用笔的写篆,写好了再去刻,循序渐进,才能做到“意在笔前”、“意在刀前”。石鼓文是甲骨文、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体态浑厚端庄、方整匀称、字画高古,被誉为“篆书之祖”。故而,习篆不能不参考《秦石鼓文》,而《吴昌硕石鼓文墨迹》尤其值得参考。

学员作品(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吴艺涵)
在对篆书篆刻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同学们在董老师的带领下去往北京东琉璃厂采购篆刻的基本用品,包括石章料、篆刻刀、印床、篆刻字典、砂纸、印泥、折页等等,并实地参观考察了篆刻艺术家的工作场景。工具准备齐全之后,同学们正式开始学习篆刻印章的各个步骤,初步体会写篆和刻篆,并分别了研习了阴文、阳文、满白文等篆刻手法,进而学习自主设计印稿,领悟“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篆刻之美。

学员作品(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王垲越)
在名家篆刻模仿的专题课上,董老师选择了齐白石作为讲授的对象:齐白石是现代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大师,而其又自视篆书第一。齐白石刻印多用单刀阔斧的单刀冲刻,追求酣畅淋漓的效果,反对过多雕饰,曾自作诗云:“做摹蚀削可愁人,与世相逢我辈能。快剑斩蛇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同学在鉴赏、模仿白石老人刀笔纵横之风神的同时,也懂得了金石篆刻尚朴尚真、追求天成自然的道理。

学员作品(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李孟文)
每次课后,董老师都要求同学们治印一枚,作为练习。在结课仪式上,同学们根据每次治印情况进行互评,评选出了五名优秀学员。董老师为这五名优秀学员颁发了奖品。
北语二期篆刻班虽然只有八次课,但参与同学们都获益匪浅,感触良多。来自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李孟文同学说:“本学期很有幸可以师从董老学习篆刻这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在此之前,我对篆刻知之甚少,但是通过短短几节课的时间,在董老的指导下,对篆刻无论是从设计、下刀,还是到最后的修改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也培养了自己一门“特殊”技能。我一直都认为汉语国际教师应当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不然何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课程的学习中,董老一直强调我们追求的是艺术,而不是美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我们刻章不追求工整,平直,而是追求方寸之间,容纳天地。这里,只是一个开始。”

二期篆刻班结课合影
方寸之内,古今一贯;朱白之间,自有乾坤。北语二期篆刻班结业了,但同学们学印治印,领悟篆刻之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漫漫征程才刚刚开始。